千万别以为荣国府,一直都是一个高光的公侯府第。当第一代、第二代荣国公活着的时候,荣国一定高不可攀。
所以那个时候的贾代善,才能娶到像贾母这种模样、才干、能力不缺,又是门
千万别以为荣国府,一直都是一个高光的公侯府第。当第一代、第二代荣国公活着的时候,荣国一定高不可攀。
所以那个时候的贾代善,才能娶到像贾母这种模样、才干、能力不缺,又是门当户对的金陵世勋史侯家之嫡女。
当贾元春被封贵妃的时候,荣国府才又一次回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高光时刻!在此之前的荣国府,在冷子兴的眼中只有与萧疏与衰败。
贾政的婚事,要在贾元春封妃的这一个时间点,往前推大约三十年。那个时候,正是荣国府落寞的开始……
一.贾政其实不高贵
贾政后来在荣国府独一无二的家庭地位,一方面源自于,贾赦这个人实在是太糟糕;另一方面源自于,贾元春的获封贵妃,给他带来的国丈身份。
如果单看贾政本人,他真的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贾政是第二代荣国公的儿子不假,他是嫡子也没错。但他只是次子,荣国府世袭的爵位,和敕造荣国府这个府第,其实都不属于他。
世袭一等将军的爵位是贾赦的;如果荣国府不败,在未来的日子里整个荣国府,也将由贾赦来继承。
贾政能从这个豪门公府继承到什么?
只有荣国府的财产。
也就是说只有荣国府在祖籍的一部分土地、田庄,还有荣国府的可以折现的那部分物品,才有可能属于贾政。
而且还是贾赦、贾政这二位兄弟平分。
相比起贾赦,贾政的财产真是少的可怜!
当然看一个人,不能只衡量他的财产,要全面分析他的综合素质。
《红楼梦》中,只是说贾政酷爱读书,可从未说这个人是个考科举的苗子。
爱读书,和有本事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八股文章,这两件事相差十万八千里。
《红楼梦》中的反封建,只是强烈地讽刺贾雨村那样的腐儒。
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无论是中进士的贾敬,还是进学的贾珠,都有着细致的笔墨。
可是放到贾政这来呢?
他其实和孔乙己差不多,都是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那种人。
①原欲以科甲出身,这本来就是作者给贾政的一块遮羞布。
如果有那个本事,为什么不早考?
贾政的亲生儿子贾珠,可是十四岁就进学。
②当时的皇帝可以给贾政一个主事之衔,还让他入部学习,足以说明他当时不是一个顽童,怎么也得十几岁,像个样子。
十几岁的举人很少,可十几岁的秀才比比皆是,算不得是个新闻。
像贾政这种出身豪门,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足够的社会背景。
他考不上科举只能证明本人有问题,不存在任何的内幕。
③明清时代对在职官员参加考科举,并没有禁止性规定。
也就是说贾政如果有那个本事,皇帝赏了他一个官,也可以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如果真的能考中,那他就是豪门子弟中的一股清流。可以攀亲攀到任何一位世家小姐,可惜偏偏不是……
二.王夫人已经是贾政能攀亲的极限高度
荣光府这种豪门贵族的婚姻,都是两个家族的利益相互交换。
贾母的儿子又不多,只有两个,所以她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两个儿子的婚事。
如果认真的分析一下,就知道在贾政开始议婚的时候,荣国府是一种孤儿寡母的状态。
①张道士的这句话,说明了荣国公贾代善其实过世得很早。至于贾赦和贾政,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
豪门贵族间的朋友圈儿,最是一个拜高踩低的地方。
当荣国公贾代善活着的时候,荣国府自然轰轰烈烈。
可是当贾代善一旦过世,荣国府毕竟有豪门公府的架子做支撑,不会马上落到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可是这也足以意味着,荣国府衰败的开始。
贾政本人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他没有爵位,官位还是皇帝赏的。
没有爵位,就意味着贾政的荣华富贵根本没有支撑;
皇帝赏了一个官儿,这根本不能证明贾政有真正的能力。
那么豪门贵族在为女儿择婿时,凭什么看上他?
古代均认可的婚姻状态是,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女儿可以适当地高攀。
所以豪门贵族在为女儿择婿时,无论是门第、还是公婆、以及男子的个人品德能力,都要认真地挑选一番。
其实是《知否》就是一个低配版的《红楼梦》。知否中的盛紘,能娶到贵族的嫡女王若弗,一则因为他的嫡母是勇毅侯府的嫡女;二则是因为他本人是两榜进士!
两榜进士,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出身。
林如海也是同样的原因,他探花郎的身份,才能让贾母下决心把荣国公的嫡女嫁给他。
进士出身,可是贾政永远无法企及的一个梦想。
那么豪门贵族中,容貌、才情、个人能力都是一流的嫡女,贾政根本高攀不上。
倘若选一个才华横溢的庶女,荣国府又看不上,所以贾政的婚事就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再来贾政再来看王夫人,王夫人有着与贾政相配的豪门嫡出身份。
那时候的王家,也只空有一个爵位。
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成为京营节度使,那也是二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那个时候的王家能看中贾政,如果当时王夫人家中的父兄有爵位,又有正式的官职的话,恐怕贾政都高攀不上。
王夫人同样出身豪门,身上一定有不输于贾政的气度。
王夫人议婚时差在哪儿了?
最重要就差在了,王家极不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
别说知史,而懂兴衰;也别说读书,而明得失,就连闺中游戏的那种诗词歌赋,王夫人也样样不通。
王夫人这个人无趣到了,连闺中游戏行酒令时,说些戏文、俗话都不会。
这样的姑娘,真正的诗礼大家断乎看不上。
可当时的贾政,挑不了那么多。
可能的话,谁都想一个想娶一个有盛华兰一样的财富、家世;有盛明兰一样的能干、忠诚;有林噙霜一样的女性魅力和红袖添香的情调。
可是,何处去寻这样的女子?
就是曹公笔下那些大观园中钟灵毓秀的姑娘们,也并不全是优点。
想选一个为妻,只能看更重哪一方面。
毕竟贾政自己,也不是爵位的继承人。
王夫人不仅出身豪门而且是嫡女,她还有过在自己家中管事的经历。
嫁进来,到贾政房里做一个合格的主妇,王夫人的身份的确绰绰有余!
请读者们注意,贾母在为贾政选择妻子时,并不会按照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去选择。
因为正常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会是贾赦的妻子。
如果只管理贾政的小家,王夫人的愚蠢与浅薄其实显得不是那么明显。
可当后来王夫人开始管理荣国府大家时,她的没有眼界与格局,才显得特别突出。
豪门贵族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贾政在官场混迹多年,也不过就是一个五品小官。
可后来的王子腾呢?
从名不见经传,到混到京营节度使,再到九省统治,他的官越做越大,王夫人的背景也就越来越强。
当王夫人的背景越来越强时,她的话语权自然越来越大。
别说宝玉的婚姻,弄出个什么金玉良缘是错误。
就是贾琏娶王熙凤,贾家与王家的第二代联姻,就已经是错误了。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是必然的趋势,荣国府这样赫赫扬扬的大家族,不可能永远富贵繁华下去。
这样的公侯府第必然面临着转型,而抛弃豪门贵族,选择与与清贵的书香门第联姻,是贾府转型的最快方式。
贾府最佳联姻的家族,就是贾政为贾珠的妻子李纨那样的国子监祭酒的家庭。
只有这样的联姻才不会被帝王所忌惮,只有这样的联姻才能让家人更平安。
贾府的人,其实早就不应该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了。
贾政和王夫人就像一对挂名的夫妻,他们有着利益的牵扯所以不能撕破脸。可实际上,他们矛盾重重。
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对家族未来发展的方向,王夫人与贾政的态度都截然相反。
可人生就是这样的矛盾,贾政喜欢林家那种书香门第的家族,可又扯不断王家能给他带来的关系网。
后来的贾宝玉薛宝钗,会复制贾政同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出于家族的利益而结合,彼此由于人生态度不同,带来天然的矛盾,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