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编号2017-09-27)在治疗耳廓的严重畸形或是缺损时,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切取患者自体肋软骨雕刻塑形为支架、包裹耳周的皮肤来再造一个耳廓。也有采用人工材料做耳支架(义耳
3d生物打印刚刚起步而已,以我接触的国内3D打印厂商来看,3D打印不难,难在打印材料。
比如3D打印耳朵:
1、耳朵的材料在哪里?目前还在实验室里面,距离推广还有很长路要走。
2、当前的3D打印机,暂不能打印超过二种材质,人体耳朵有:细胞、软骨、神经组织、血管等,现在的3D打印设备是无法实现的。
3、打印出来的耳朵,医疗技术人员能否确保无误的安装到人体?
4、打印出来耳朵能保持活性多久也是未知数。
5、安装后的耳朵,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等等,能否正常工作?
6、排他性?
7、副作用?......这些环节。
目前只有第三条能做到,相对3D生物打印,我更看好克隆技术突破,因为一旦突破剩下的就是比较成熟第三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