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次子,清朝大臣。雍正满月后就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隆科多就被雍正称为舅舅,不过整个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
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次子,清朝大臣。雍正满月后就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隆科多就被雍正称为舅舅,不过整个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只有隆科多一人,但这个国舅的下场可不太好。
隆科多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他的帮助,对雍正夺得帝位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雍正即位之后,隆科多那是飞黄腾达,显赫一时。
但是隆科多太嚣张,自恃拥立之功,飞扬跋扈,擅自安排朝廷官员,引发雍正猜忌。而且隆科多的家庭生活也搞得很乱,宠爱小妾,对其无比放纵,最后\"致元配若人彘\",此举直接导致隆科多的子女兄弟与他离心离德,隆科多失势后,他的长子就跳出来举报,可谓是众叛亲离。
雍正办事从不拖泥带水,接到举报后,就算隆科多还在跟沙俄谈判,雍正也立刻下旨,把隆科多被交部议处获罪。
议罪四十一条,除结党营私外,在查抄隆科多的家里时候发现隆科多私藏“玉牒”,这是大罪。为什么私藏玉牒是大罪呢?还得从玉牒的作用讲起。
玉牒其实就是皇家族谱,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差不多十年一修。清朝玉牒从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开始算起,有满汉两种文字,记录皇族成员的情况,包括出生,婚嫁,封爵,生育,死亡等等。
清玉碟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修,十年一修,整个清朝修了26次,民国时又修了2次,总共有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皇室家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谱。清玉牒分为帝系、宗室和觉罗三个系统,其中帝系、宗室玉牒封面及包装用明黄绫子,记载塔克世的子孙的本支宗室;觉罗玉牒用红绫,记载塔克世兄弟叔伯的旁支。
清玉牒的尺寸有两种,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清玉牒采用的是大尺寸版本,长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到了道光年间,爱新觉罗家族人口大幅增长,所以编订玉牒时采用了略小的尺寸,长有50厘米,宽在30厘米左右。
玉牒用纸非常讲究,全部采用顶级宣纸,玉牒的封面使用绫绢,早期完全采用纸捻装订,后期的玉牒才见有使用麻线的,不管多厚都独立成册,牒册装帧非常精美,这种制作本身就没有想让很多人去随意翻看的。
私藏皇家族谱,本身就是对皇帝的不敬,而且皇家一向迷信,玉牒记录着皇帝的生辰八字,如果泄露恐怕被魇镇或者被诅咒,所以玉牒藏得很严实,未经皇帝允许,任何人不得查看玉牒,隆科多敢私藏,怕不是有什么想法吧,所以很快隆科多就被囚禁于畅春园,次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