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仅有“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短短几个字,然而他去世的过程却显然不是如此简单,从平原渡口病倒到沙丘平台病逝,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
秦始皇是绝不是自然病死的,阴谋竟是?
秦始皇的死因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史书中的记载实在太模糊,被篡改的地方也太多了,但秦始皇之死绝对是不合常理的。《史记》记有很多有关秦始皇死因的记录,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其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的云梦,去过了湖南南部的九疑山。然后顺长江而下,到过江苏、浙江一些地方;转过头来,从镇江附近上船至长江口,沿海北上,到山东琅邪、荣成山等地,一路劳顿。接着,又沿海而行,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附近)了。从上述记载中,似乎秦始皇的死因已明,就是劳顿导致的病发。无可置疑。可是细细思考,其中耐人寻味之处,让人觉得不合常理。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体质较弱,自幼有各种疾病:蜂准(马鞍形鼻梁)、挚鸟膺(鸡胸),这两项均为先天或发育时落下的病症,又有豺声(支气管炎)。每日批阅文书120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出巡中7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是,秦始皇就因此在途中一命呜呼,实在不像一位帝王的待遇。所以有的学者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随从赵高。
赵高是个宦官,他的父母都是是秦灭赵时的俘虏。赵父受秦宫刑,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懂点“狱法”,提拔他作中车府令,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秦始皇还命令赵高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在秦始皇这次出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即职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
秦始皇这次出巡,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开去“还祷山川”。这可能是赵高的计谋。因蒙恬当时正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人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就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指责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以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取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为了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以乱其臭,迷惑大家。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总管宫殿大小门户,可以把秦二世控制在手。
赵高阴谋得逞后,又开始实行他的新计谋。他向秦二世谗言,陷害蒙氏兄弟,诛杀诸公子;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的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不但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投狱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还被任命为相,由于他是宦者,可以出人宫禁,特称“中丞相”。
所以由此看来,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的导演者就是赵高。赵高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真正的权力,支配秦二世。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害,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这其中的权力斗争,确实是能从史书中寻得蛛丝马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