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对岳飞革职罢官就行了,为什么最后杀掉了岳飞?

岳飞有没有谋反,宋高宗是心知肚明的。后来宋高宗逊位,传位给宋孝宗,自己当上太上皇。宋孝宗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给岳飞平反,宋高宗没有站出来反对,这就默认了自己杀害岳飞的罪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8 20:56:04

不行!

首先要明确一点,岳飞就是赵构杀的。那么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也很简单:怕他造反。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最后到北宋,中间700多年。在这700多年的时间里,实际上只是才重复一件事:武将造反、权臣篡位。没新鲜的,就是这一件事,在不断地循环。只不过偶尔换换演员而已,剧本从来没变。

从董卓开始,曹操、司马懿、刘裕、萧道成、杨坚、李渊、安禄山、朱温......一直到赵匡胤,都是武将造反、权臣篡位。

如果说一个武将造反是偶然,两个权臣篡位是偶然,那700多年,无数的武将造反、权臣篡位,里面就得有必然的因素了。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武将、权臣必须、一定要造反、篡位。

所以到了宋高宗赵构的时代,尤其他祖宗也是武将造反、权臣篡位得的天下,在他的眼里,甚至在所有人的眼里,几乎可以认定:武将必然造反,权臣必然篡位。因为700年的历史教训摆在那,自己家啥出身更是比谁都明白。

那时再信息闭塞,再古人,他也能总结出这样的认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既然武将必然会造反,权臣必然会篡位,在统治者眼里,武将和权臣也是必然要杀掉的。然后这个理论往现实中一套,岳飞就是武将,职位很高。在赵构的眼里,他是必然要造反的,也就必须要杀了。而且当时赵构是把这个理论套在了所有高级武将身上,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大将都要杀。但这些人及时规避了风险,交出兵权,向皇帝表达了忠心,这才免于一死。岳飞则是在这时候,顶风上,跟皇帝研究立太子的问题,这在皇帝眼里,是赤裸裸的干政,甚至是在干预皇帝的家事。岳飞的行为,在皇帝眼里属于不但没有在军政上收敛,而是在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肯定是不能活了。

在北宋之前,大家已经明白武将必然造反、权臣必然篡位的道理。很多统治者已经开始杀这些人,甚至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找茬杀。南朝杀武将,北朝也杀权臣。南宋这边杀了岳飞,金国那边功臣也没少杀。

那么武将、权臣为什么必然要造反、篡位?总结下来也不外:权利、人情。

权利。

古代生产力落后,通讯艰难,交通条件差,打仗非常困难。部队在前方打仗,遇见敌人了,打还不打,追还是不追,撤还是不撤。这些问题必须武将自己临时做决断。什么事都请示朝廷,派人骑马回去,皇帝和大臣们研究完了,再把指示送到部队,一来一回,半个月、两个月,黄花菜都凉了。报信的死半路、跑了、被敌人抓俘虏,都有很大可能。信能不能送到,能不送回来,都是大问题。

部队想打仗,只能把这些权利给武将。粮食、军饷,很多时候也得靠武将自己解决。路过地方,州郡府县,也得听武将的,因为有后勤保障的需要。

作为权臣,坐镇中央,他负责调配全国的资源:文官、武将、部队、钱、粮食......全归他管。古代的国家想运行,想打仗,必须把这些权利给武将和文官,这样一来,导致他们的权利非常大。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人情。

现代人有民主自由、权利平等、国家民族的概念。从法理上,人们会打着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权利平等,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旗号奋勇作战。

打仗是要死人的,总得有个能值得大家卖命的理由。古代打仗也得有。问题是古代人没有咱们现代人的这些观念。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可不是匹夫有责。天下兴亡才是匹夫有责。古代人的观念里,不帮国家打仗,谁当统治者都是这么回事。而且古代也没有民族的概念,古人的意识里只有家族。民族是到了近代,五四运动以后才慢慢开始引进的,建国以后才开始正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的概念。

现代支撑我们打仗的理由,在古代都是不存在的。但古代也得打仗,也得需要理由:老子上阵卖命,凭什么?

古人打仗,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有条生路。所以,部队得有足够的粮食。不然人全跑了。而部队想有足够的粮食,又回到上面说的,必须要权臣、武将来解决,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权利。

光有饭吃还不行。我吃饭是为了活命。你让我上阵打仗,死了,命没了,这口饭吃的就没意义了。想让部队吃饱了打仗还得有两个东西,也就是常说的恩威并用。要有一套军法,饭不能白吃,既然吃了,你就得卖命。不听话,该杀杀,该打打。但是,只有军法的威慑,明显是不够的。只凭威慑,大家不开心一哄而散,甚至生气把长官宰了,也是稀松平常。所以还要再有一套恩。而这个恩就是人情。

没人情办不了事,也打不了仗。

古代朝廷研究前方局面,有一条反对开战的理由很出名:上下之情未通。新上任的武将,和下面的官兵还没建立起感情,仗不能打。古代人只看血缘关系,部队里往往都是亲兄弟,叔伯兄弟,堂兄弟,表兄弟,甚至有父子、叔侄、爷孙,再加上邻居、老乡、同学,部队都是这样的构成。甚至部队的后面还要带着家属。一个外人,即便是将军,朝廷指派下来的,想调动这支部队都是很难的。没人听你的。你说往东走,他装糊涂往西走。你说一天到,他走三天。仗没法打。你跟他耍官威,他兄弟一大堆,闹事先把你杀了。

所以古代的部队也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吃吃喝喝。不搞这一套,部队玩不转。打仗跟过日子差不多。

武将想把部队带动起来,随心所使,必须要和官兵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酒喝了,肉吃了,睡在一起,掏心窝子的话说了,甚至还要:结拜。不是亲兄弟,最起码也得是把兄弟。然后大哥想办事,兄弟们要捧场。几个头头脑脑,家族话事人搞定了,才能带动起来整个部队。赵匡胤他就是靠兄弟起家的,也是这一票兄弟把他抬上皇位的。而岳飞也有自己的一票兄弟。

历代最能打的部队,往往不是国家正规编制,都是武将的私人武装,家丁。因为这些人感情、私交最好。最团结。

从有明确记载的吴起开始,给士兵舔疮,到李广和士兵吃睡在一起,再到后来其他能打的名将,都要和手下将士同甘共苦,才能有战斗力。宋义带领部队救赵国,自己在营帐里喝酒吃肉,唱歌跳舞,脱离群众,回头就被项羽杀了,没人可怜。和部队不建立感情,肯定是这下场。电影高地战里也有类似情节,新来的军官趾高气扬,等一开战,立即让中层军官给毙了。其他人假装看不见。这些中层军官才是部队的真正主人。不把他们哄好,死都不知道咋死的。平时你耍官威吓唬他,真打起来,他在你背后打黑枪、放冷箭。

古代打仗,屠城,集体劫掠,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武将需要鼓励部队打恶仗,需要官兵玩命的。本质上,这是武将在贿赂自己的部队。都是来混口饭吃的,没好处谁给你卖命。

古代想打仗,朝廷必须给武将足够的权利。兵权、财权、任免权以及其他的行政权力。然后武将到了部队,要和官兵建立起深厚的私人感情。或者说部队压根就是武将从自己老家带出来的。部队只认自己的老大,不认朝廷。

权臣在中央,想办事,也得培养自己的一票官吏,都是血亲、姻亲、乡党、同年、朋党。不是自己人,权臣想办事也办不了。在外的武将,往往都是权臣的自己人。把这些东西总结到一起,武将、权臣,有权利,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手下的部队都是自己兄弟,亲如一家,只认自己的将令,不认圣旨,离造反、篡位也就一步之遥了。

武将、权臣发展到这一步,想自己当皇帝,是轻而易举的事。诱惑是巨大的。而且到了这一步,想当忠臣也很难。因为手下还一票兄弟呢。你是官做到顶了,他们还有野心呢,他们还想升。兄弟们想升官,只能是当大哥的先升一级,造反、篡位当皇帝。不想造反、篡位,架不住儿女、兄弟、下属张罗,很多事他们就替你办了。你忠贞不二,还有生命危险。这些人容易换个老大,很可能就是你儿子、你兄弟。

所以,几百年下来,武将造反、权臣篡位,几乎就成了一条必然铁律。

而岳飞当时的官已经到头了:太尉、节度使、副枢密、开府、少保......权利有了。然后还有一支自己带起来的、和自己有深厚感情的岳家军。这些事加一起,在赵构的眼里,基本上是等于造反:肯定会造反、早晚会造反。

在这样的情况下,免去岳飞的职务,明显不能解决问题。即便岳飞被免职了,他依旧能指挥得动岳家军。就像当年袁世凯躲在乡下钓鱼,但北洋军还是听他的,不听朝廷的。免去岳飞的职务,不但去不掉他造反的隐患,甚至会激化矛盾,逼岳飞造反。当然,这是站在赵构的角度看。

在赵构的眼里,岳飞已经具备充分的造反条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古代,这样的问题不需要讲什么证据,更不需要有什么事实。威胁成立,必然要杀掉。所以才留下个莫须有的罪名:有没有,不重要。

现在人打仗,为了:民主、自由、平等、国家、民族......不是为了个人打仗。所以不用掺杂什么私人感情,以军衔为主。部队打散了,谁军衔高,谁指挥,按规矩办。大家都是为公打仗,听谁的都一样。在这样的局面下,撤职管用。一旦撤职,军官在部队的影响力归零,不可能再指挥部队。

古代的部队要靠感情、血缘、义气、家族来维持。私人性质很重,即便撤了职,将领依然有条件指挥部队。单纯地撤职,解决不了问题。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是传统办法……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