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权跋扈,以顾命老臣自居,根本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鳌拜就是一步一步朝着作死的路子走到底,他的死没有什么让人惋惜的,完全是咎由自取。
战功显赫,忠心为主
(鳌拜画像)
鳌拜是清
谢谢邀请!康熙皇帝除掉鳌拜,是因为鳌拜有野心了。如果不处死鳌拜,康熙皇帝的政权,有可能落到鳌拜的手里。至于说鳌拜对于大清国忠心耿耿,那是鳌拜跟随皇太极、多尔衮转战南北,战功赫赫,当时确实忠诚。也正是因为有战功,又号称满人第一英雄,才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才有图谋不轨的野心。
顺治皇帝出家,康熙皇帝即位,年纪才8岁,正是玩孩时期,根本不能亲政,孝庄皇太后把治国重任交给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要他们辅佐幼主康熙。这四人,索尼年龄最大,有实权,鳌拜位列第四,权利最小。前三年,有索尼掌舵,鳌拜没有大的动作,三年以后,野心毕现。他感到索尼年龄大了,死亡时间不会太长,苏克萨哈必然取代索尼,这是他心里不舒服的地方,政敌就是苏克萨哈了,所以他就拉拢遏必隆,以更换圈地为名制造事端,以此来排挤苏克萨哈,本来居民已经安居乐业,不想改变祖制而折腾,当时就遭到不少官员的反对。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假传圣旨,处罚苏克萨哈和地方官员,因此苏纳海、王登联等官员被杀。因为康熙皇帝年龄小,还未亲政,虽看在眼里,也很无奈。
索尼死后,康熙皇帝已看清了鳌拜的真实面目,请求祖母,希望祖母答应亲政,孝庄皇太后于是就答应康熙皇帝亲政了。康熙皇帝亲政后,苏克萨哈感到日子不好过,害怕死在鳌拜之手,要求隐退,可是鳌拜却说苏克萨哈隐退是假,图谋是真,多次启奏康熙皇帝处死苏克萨哈,康熙皇帝此时才十三四岁,若不处死苏克萨哈,感到自己性命也难保住,于是答应处死了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死后,康熙皇帝发号施令就不灵验了,满朝文武都趋向鳌拜方面了,鳌拜终日阳奉阴违,根本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康熙皇帝此时,再不想办法处死鳌拜,恐怕就晚了。所以康熙皇帝天天不安,时时刻刻都在想办法处死鳌拜。那天,以和孩童玩耍为名,引来鳌拜,使鳌拜落网。康熙皇帝这才保住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