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言文是中国人的中文字,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文之渊博、深奥是其它文字无法代替的。
不论是巜三字经》或巜昔时贤文》在中华文字的记忆都有着令人惊叹之哲理,尽管
很多语言都有自己的文言文,只是习惯上不这么叫。比如我们说古典藏语,不说文言藏语;另一些时候,我们说拉丁语或是民族语言(意大利语之类的),也不说文言意大利语。
具体来讲的话,我们先解释下“文言文”。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特征:
一是和口语分离。即这是一种书面语言,大家平时已经不这样说了,但写的时候要这样写。
二是有自己的传统和规范,通常基于一些经典文献。比如要编《明史》,理论上就应该以《史记》的语言来写。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
在这个意义上,许多文化都有自己的文言文。以我国民族语言为例,我们打开西藏台,可以听到现代标准藏语,有些时候还可以听到一些藏语的方言。但藏语也有文言文,我们叫近古藏语或古典藏语。就是九至十二世纪翻译佛经时发展起来的文献语言。不管后来口语怎么变化,总之佛经我们就用这种藏语。无论大家说哪种藏语、哪种方言,读佛教文献的时候,就用这种古典藏语——个人觉得语法上比现代标准藏语简单。
另一种情况就是上面说的拉丁语。事实上,二十世纪胡适等学者思考文言、白话的时候,都以拉丁语和后来的民族语言(意大利语等)为参照。这是很好的视角。文言文和拉丁文一样,都有很长的历史,很深厚的传统,同时内部也有很多差异——比如尚书的语言和史记的语言就很不同。而且,渐渐他们也都与日常口语脱离,成为一种文献语言。
无论如何,文言文并不是中文独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