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会与谋士荀彧闹翻?原因在谁身上?

荀彧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对曹魏事业一直尽心尽劳,贡献很大。曹操也一直以他为心腹,不仅言听计从,而且每次出兵,都让荀彧看守老家。他后来与曹操闹翻,可以说很突然,出人意外。
建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8 11:42:43

荀彧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对曹魏事业一直尽心尽劳,贡献很大。曹操也一直以他为心腹,不仅言听计从,而且每次出兵,都让荀彧看守老家。他后来与曹操闹翻,可以说很突然,出人意外。

建安十七年,长史董昭劝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这正合曹操心意,于是向侍中荀彧征求意见。荀彧表示反对,说:“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听后,很不高兴。在董昭等人的支持下,他晋位为魏公并且加了象征极高权力的九锡。是年曹操下江南,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之后不久,他派人给荀彧送去一只食盒,荀彧开视,盒子里空无一物,已知曹操不满自己之意,忧郁而亡(另一说是饮药自尽)。

那么,这件事原因在谁身上呢?

应该说,两个人都有原因,而且两个人都有正确的方面,也都有错误的方面。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平生第一大计,他因此而占尽了天时。这条大计策,最初就是由荀彧提给他的。当时荀彧说的话,表面上看完全是为了曹操集团利益的。直到此时他反对曹操晋魏公上九锡,我们才知道,当初他劝曹操迎奉汉献帝,其本心还是为了维护汉朝利益的。

历史上的一切篡位的权臣,在最后篡位之前,都要走一个过程,即晋位公爵、加九锡、再晋位王爵、掌握军政一切大权,最后迫使皇帝禅位。曹操要晋位公爵加九锡,表明他已有了代汉的野心。

当时的汉朝早已腐朽不堪并且早已名存实亡,被新兴的势力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曹操南征北战,剿灭群雄统一北方,是新兴势力的代表。他想取代汉朝,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一遭反对便就对为他立下大功的荀彧不满,赐空食盒促其死亡,不能不说是有错误的。

在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时,几乎都会出现一些旧朝代的忠臣,为维护旧朝代而献出生命。对这些人可以谓其迁腐不化,但其忠心是无可厚非的。荀彧便是这样的人。他对曹操可以说忠心效劳一生,殚精竭虑,但他这样做的本心是为了维护汉朝。他拥护曹操,只是希望曹操做一个忠心的丞相,始终辅佐汉朝,而反对曹操企图代汉。他是一个具有高大智慧的人,但在这一点上却没有突破历史的和传统观念的局限性。

曹操是一代英雄。荀彧是一代智士。他们生逢乱世,努力奋斗,青史留名。这也就够了。谁又能不犯一点儿错误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