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亲信的大臣李义府是怎么死的?

谢谢邀请。
早年的李义府是李治身边的秘书兼侍从。他能从这样一个小官最后升到宰相,靠的是将阿谀奉承进行到底和飞蛾扑火的政治勇气。
李治登上皇位后,面临以他亲舅舅长孙无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1 04:36:16

李义府,别名李猫。(614-666年)

根据《旧唐书.李义府传》记载,李义府表面上随和有礼,与人说话,总是和言悦色,但内心褊狭嫉妒、阴狠残忍。在他位居唐朝的重要职务后,凡对他稍有冒犯者,都会遭到他的陷害。时人都说他“笑里藏刀”,因此称他为“李猫”。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人生发生“神转折”。

李义府本来是晋王李治的附属官员,也算是唐高宗的老臣了,唐高宗649年继位后,李义府的地位也是步步高升。

655年,李义府得罪了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作为高宗近臣,敕书尚未到达就已经知道了。他和王德儉商量对策,当时高宗想着立武昭仪为后,废除王皇后,担心宰相反对,

因此没有正式提出。王德儉建议李义府推动提议,一定可以逆转现在被贬的局面。当夜李义府遂代替王德俭值班,趁机叩门上表,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唐高宗大喜,召见李义府,并收回贬官敕书,将他留居原职。

高宗为什么高兴呐?第一,立武则天的事情最终有人提出,长孙无忌的权威终于有人打破;第二,借此留任李义府打击长孙无忌;第三,武则天遂了心愿,后宫也安稳多了。(唐高宗和武则天剧照)

得宠幸,步步高升,助武则天铲除异己《新唐书.李义府传》记载:武则天10月封后,一批推动立武则天为后的官员聚集在武则天身边,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以及御使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等,帮助武则天铲除异己。李义府因推动立后武则天,被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显庆元年(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太子宾客、河间郡公,并为他修建宅第。

显庆三年(658年),贬李义府为普州刺史(杜正伦和李义府互相攻击,以大臣不和被贬)

显庆四年(659年),李义府被征召回朝,兼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

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升任右相,主持铨选。

多行不义,无视高宗

因为得到武则天的信任,李义府诬陷官员,贪污、贪恋美色,一个贪官该做他都做了。百官尽皆畏惧,无人敢言其过,这一直都得到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庇护。

663年,李义府任右相,唐高宗告诫他说:“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我都为你掩饰,你该对他们多加管教。”李义府勃然变色,问道:“是谁告诉陛下的?”高宗道:“你知道就行,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李义府也不谢罪,扭头便走。作为武则天宠幸的大臣,竟然无视唐高宗,失去了一个做臣子的应有礼仪。

这个家伙,不但不收敛,反而请术士帮忙解决,此间勒索长孙无忌的长孙,并且擅自赐予

官职(卖官鬻爵),虽然李义府是后党,这触动了唐高宗的底线,李义府被长期流放四川昌西地区。朝廷内百官都非常高兴。

高宗绝情,忧愤而死

李义府得罪高宗,在流放地仍希望武则天能够召回朝堂。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似乎李义府看到了希望。但是,唐高宗加了一条限制,就是长期流放的人员不在大赦范围内。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义府这颗棋子,高宗和武则天都不想再用了。

李义府忧愤不已,发病而死。像他一样的人物多得是,已经臭名远扬,召回来高宗也觉得没什么脸面了。

692年,武则天已经称帝,感念当年的推举的功劳,追谥了封号,又封了他的子孙。710年,唐睿宗即位,又把他的实封收回。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