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克虏伯大炮”的清军,为何在大沽口败给武器并不占优的联军?

大沽炮台经过苦心经营,已有100多门先进火炮。其中,大部分是克虏伯、阿姆斯特朗式或国内“高仿”。
大沽是津京门户,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雇佣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改造,到1900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2 09:03:14

大沽炮台经过苦心经营,已有100多门先进火炮。其中,大部分是克虏伯、阿姆斯特朗式或国内“高仿”。

大沽是津京门户,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雇佣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改造,到1900年,成为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堡垒之一。

而且,大沽炮台的炮兵训练水平也已经相当不错。据美国记者鲍威尔形容:大沽、天津的清军炮兵的射击水平比联军还高。

可是,如此强大的炮台,却6小时即被攻破,而对手只付出了战死58人,受伤197人,舰船损坏6艘的微小代价。

为何会如此呢?

兵力少得出奇

我们总是说大清这么多人,为何打不过多少多少敌人。

其实,由于大清组织上的低效、无能,前线将士常常在家门口“以少打多”。

大沽口之战即是如此。

当时的大沽口,只驻扎了天津总兵罗荣光淮军3000人和1个水雷营,另外还有海军叶祖珪的一艘巡洋舰和4艘鱼雷艇配合。

当时,大清在在京津地区有10余万军队。大沽如此要地,大清既已花费了如此重金打造,却只派这么点人把守,实在令人吃惊。

作为防守方,大清需要防守3个炮台,还要防御塘沽、火车站、海关等要点,兵力分散。

由于把守要点的兵力已不敷使用,开战后,清军只能“站好岗位”,孤立地坚守各要点,无法组织机动兵力,全程被动,被敌军各个击破。

海军退出

兵力总数已经捉膝见肘,但大清前线部队仍不齐心。

海军叶祖珪部率水军接受检查,没有参战!

坦率地说,叶祖珪是一个爱国将领。不到1年前,叶祖珪逼走了意大利海军,为国争光;而在日俄战争时期,老叶毅然在上海扣留违法进入的俄舰。

可是,此战,叶祖珪却靠岸接受检查,不参战。(后船只被联军掳走)

其实,当时联军先头部队的海上力量并不强,叶祖珪并非无抵抗之力。

或许因为叶祖珪与李鸿章一样,心底里不支持大清同时与八国开战,因此,此时消极避战。

如此,大清本就薄弱的兵力更无助了。

拱手让人的主动权

联军很快把握了清军的软肋,把握了主动权。

首先,开战前,联军船只就进入白河,占据了有利的攻击位置。

由于此前的不平等条约,联军能自由出入白河,因此,联军船只进入白河航行,清军不能炮击。

联军利用此点,在清军眼皮底下,提前进入有利有利作战位置。

清军无能为力,仅仅后知后觉地部署了水雷。

可是,联军早已抵达有利攻击位置。一方面,联军可以选择更能规避清军火力的地点,形成局部火力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大清炮台的弹药库、发电站等要点缺乏隐蔽、掩护,因此联军未开战就已把炮口瞄准了清军要害!

而已退出作战的大清海军已不构成威胁,联军在未开火前,已占据绝对优势!

其次,清军在塘沽登陆,抄袭炮台后路。

塘沽,由于沟壑纵横,不利于大兵团运动,因此,难以成为大举用兵的战略支点。

但是,在此登陆,组织迂回等战术行动,还是没问题的。

联军900余人先后在塘沽登陆,抢先占据了火车站等要点,从侧后威胁大沽!

可是说,在第一声炮响前,联军已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对我形成夹击之势!

仗还没打,胜负已分!

英勇却无力的抵抗

开战后,联军舰炮迅速压制了清军炮台火力。

与此同时,塘沽联军迅速从后路进攻清军炮台。

此时,大清真是有力使不上。

1、大沽炮台设计就是准备“坐北朝南”,预备对远洋来敌作战的。

可是,此时联军舰船在白河占据了有利位置。

与此同时,塘沽联军从西北方而来。

大沽炮台火炮火力发挥受到极大限制。

2、清军被再度分割。

清军兵力本就只够守护孤立要点,此时又火力被压制,更连小规模的兵力调动都无法进行,完全被动挨打了!

因此,兵力上,联军陆战队可以对被各个分割的清军炮台以多打少;火力上,联军海陆协同,更是轻易摧毁清军防御。

西北炮台、北炮台,很快相继失陷。

顽强抵抗的南炮台也因弹药库被炸起火,清军被迫放弃。

仅仅6小时,“强大的”大沽炮台失守!

尽管如此,当时在塘沽客轮观察战的目击者仍然表示:清军能在这种情况下坚持6小时,已经非常英勇、非常难得了!

可见,大沽之失,非士兵、基层军官不利!

荒唐!

大清高层在此战中的低劣表现还没有结束!

6月19日,朝廷下令:大沽炮台需坚守!

6月17日,大沽早已失陷了!

北京到大沽口一步之遥。

就算没有电报,甚至,就算是没有马,两天时间,报信的人跑步都应该把消息传递朝廷了呀!

可见:朝廷的决策系统何等低劣!

总的来说,大沽口之战时,清军在装备上确实已经非常了得了。

尽管大清的整体训练水平很差,但仅从大沽口之战来说,参战清军的士气、训练水平都是很不错的。

可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基层将士能做好的事情都做好了。

可是,大清国防的问题,却不是只靠钱、靠基层将士就能解决的。

由于缺乏系统的国防规划,大清在大沽口炮台花了巨资打造,却只派了很少的兵力防御。

由于缺乏基本的战争动员,即使是爱国将领,也并非全部主动参战;

由于缺乏近代化授权和基本的冲突预案,当联军开战前,在清军炮口前调兵遣将时,清军畏首畏尾,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在第一枪打响之前,胜负已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