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记:青茶(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农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而安溪乌龙茶的代表“铁
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记:青茶(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农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而安溪乌龙茶的代表“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台湾、广东等乌龙茶区!
福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道教与茶文化。
道教乃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数,形成于东汉,道教传入福建时间很早。据《后汉书·徐登传》载:泉州道士徐登,精医善巫,贵尚清俭;曾以茶济世,曾在莲花山摩崖石刻“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即东晋孝武帝·司马曙太元元年。“莲花茶襟”可解释为,莲花峰茶园繁茂、如襟如带。解放初期仍存,后因修建中学炸石时被毁,仅留拓本。《泉州茶事》)提出保护这一片茶园。“晋·莲花岩——僧明惠”刻石,离“莲花荼襟”刻石不远,时间稍后。
汉初有甘露祖师吴理直云游至武夷山,带着七株茶苗,植于蒙山上清峰。据《名山表》记载了孙惭《智矩寺留题》(古碑记)云:“倚栏眺茶圃,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汉时建茶经过道人传播至道教圣地,成为唐代至今的名茶。“建溪有灵芽,能脱仙人骨”,武夷山道教真人羽士如是说。这“建溪”是否就是福建安溪呢?
吴晋时,道士介琰曾隹建安方山(今闽候县境)从白羊公社泌学“玄一无为”之道,选种“方山露芽”。《福建通志》载:有芳茗源、今瓯冶山。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诏方山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之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唐·陆羽《茶经》关于福建茶叶记载:公元946年,南唐后主李煜派遗擅长制茶的官员为北苑使到建州创建“北苑龙焙”,北苑贡茶开始名扬天下,更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历时四百多年的辉煌,此期间“武夷岩”等或“米岩茶”都归属蒸青绿茶制法。
中国茶都位于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福建安溪县城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闽南金三角),良好的生态条件使安溪成为我国南方边缘茶区,是全国最大的名优乌龙茶与绿茶生产大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