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元元的天下。李成梁一代名将,是万历时期标志性的一方“诸侯”。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的东北保持了20余年的”稳定与繁荣”。
在辽东,李成梁黑白通吃,敌我通杀,无所不能。万历年
很简单,因为利益捆绑,而治军涣散不代表军队没有战斗力。
为土地而战
袁崇焕曾经提出过“以辽人守辽土”的概念,其实在李成梁时期就已经被践行。封建王朝一般到了中后期,由于其无法克服的历史缺陷和文官治国的趋势,军队腐败是必然的。在明代就集中体现在将领走私,侵吞军田,克扣粮饷,冒功领赏,奴役兵士等。
严格来说,从“土木之变”后,明军的战斗力是呈总体下滑趋势的。但正规军不能打,不代表地方武装没有血勇之气。其实就是相当于地方团练,将领用各种方法养一支私人武装。南宋的“岳家军”,明代的“戚家军”,清末的“湘军”,无不都是这样的民办团练。
李成梁是组建了一支以辽民为主体的骑兵,这支骑兵大多是双马甚至三马骑兵,领着丰厚的月俸,装备着大明当时最先进的装备。最重要的,每打一场仗,这些骑兵都能获得巨大的回报。比如给予大量的私田。
封建王朝老百姓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三十亩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给田给地,一个瘦弱的老农也敢拿起自己的锄头和侵略者拼命。李成梁的部队,就有这个觉悟和意识。且辽东民风悍勇,并不缺少男儿热血。
这样一支有待遇,有装备,有血气,外加将领悍勇有谋,最重要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财富而战的军队,怎么可能没有战斗力?这就和当初秦朝统一六国一样,用的就是这种类似“土地革命”的法子。
朝廷的大力支持
李成梁治军,说涣散言过其实,但是有些许纵容是有的。因为本质上,李成梁的骑兵可以算是其私人武装性质。这种情况一般都很容易招到朝廷的忌讳。但李成梁有靠山,有张居正。
张居正在万历年前十年,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他需要李成梁帮他终结辽东的混乱,为自己增加政治砝码,为顺利推行自己的种种新政打下牢靠的基础。所以对于李成梁,张居正是全面扶持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还在各种政策上一路绿灯。这也是李成梁能够培养出强大团练的重要原因。
同时,李成梁在辽东拥有巨大的军政特权。他一度垄断了辽东的马市,利润丰厚。这为李成梁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治辽以谋为上
强悍的军力只是一个基础保证,结束辽东混乱的局面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李成梁的做法,就是对各部族打压扶持,以求其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独大,让李成梁自己始终在辽东繁杂的势力派系中掌握最大的话语权。
辽东二十多年的太平,李成梁功不可没。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