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里的“邻韵通押”是什么意思?

首先感谢邀请!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可以十分明确,并且非常负责任的说:格律诗不可以邻韵通押,不符格律的通押就是出韵。详细论点及论据如下(本文略长,博学清雅沉毅者请进,心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7 11:43:41

在格律诗词创作中,习惯上写格律诗依《平水韵》,填词依《词林正韵》。《中华新韵》或《中华通韵》则诗词通用,由于在新韵的编制中,韵部已很宽,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邻韵通押的意思是,将邻近的韵部当作同一个韵部使用,其主要适要用于填词,《词林正韵》的编制,本身就是以《平水韵》作为基础,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合作同一韵部作使用的。例如:

第一部:平声一东二冬通押。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押。

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押。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押。

填词之所以容许邻韵通押,是因为词原来是配乐演唱的,歌妓可在演唱时,将字的尾音作适当变调,使其变得押韵。

而格律诗是以吟诵作表现的,其相对于词而言,用韵要严得多。因此,写格律诗不能依《词林正韵》,也不容许邻韵通押。若以邻韵通押的作品参加诗赛,基本上都过不了较律员这一关。

但有两种情况,借用邻韵,可视为合律:

一、孤雁出群格

前两日,我答题时讨论过近体诗的格律,其中首句有押韵(平收)和不押韵(仄收)两种情况,那么,在首句入韵式中,起句可借用邻韵,这种体例,称作孤雁出群格。其不会被视为出韵。我举两个诗例:

例一《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二冬韵)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东韵)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东韵)

例二《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一先韵)

占尽风情向小园。(十三元韵)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十三元韵)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十三元韵)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十三元韵)

首句入韵的格律诗,借用邻韵的韵字,作为首句的韵脚。唐宋几成风气,视为定例,叫‘借韵’。起名号‘孤雁出群’…… 如冬韵诗起句入东韵,支韵诗起句入微韵,豪韵诗起句入萧肴是也。(摘自《今韵说略》)二、孤雁入群格

孤雁入群格的应用并不多。其与孤雁出群格的不同是,在首句入韵式中,其是在结句借用邻韵,一般情况下,也不视为出韵。也举两个诗例:

例一、呼陀河(宋.范成大)

闻道河神解造冰。(十蒸韵)

曾扶阳九见中兴。(十蒸韵)

如今烂被胡羶浣,

不似沧浪可濯缨。(八庚韵)

例二:故行宫(唐.元稹)

寥落故行宫。(一东)

宫花寂寞红。(一东)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二冬)。

除以上两种情况外,也有一些诗作,采用了其他的借韵形式,但多是作为一种创作实践,并未获得广泛认同,故不被列为定例,仍会被视为出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