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指挥士兵勇猛作战,士兵都上去拼命,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这么拼命地作战呢?
1军纪
军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这里我们参照一下韩信的十七禁令五十
古代将军指挥士兵勇猛作战,士兵都上去拼命,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这么拼命地作战呢?
1军纪
军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这里我们参照一下韩信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2赏罚的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有割鼻,割耳,割头的计数制度。这个制度的缺点就是可能导致平民被杀害来凑军功数。很多军队的手脚都不干净,统帅虽然治军严格,可他们也明白,你不给这些士兵足够的利益,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你卖命,因此很多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安禄山这样的人,为了拉拢军队更是不断制造这类的事件。
3指挥官谋略和坚定的信念: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想必大家都知道,项羽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至死不肯过江东的故事。和《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些充分的说明了,在征战部队中,指挥官的谋略和信念的强大力量。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士兵英勇作战,和严明的军纪,使士兵自身受益的赏罚制度,和指挥官的谋略和坚定信念三点缺一不可。
这里再补充一点,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舆论的方式:
比如陈琳为袁绍做的讨伐曹操檄文,让自己的部队觉得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以顺诛逆。让士兵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为了正义在讨贼。另一种方式就是封建迷信的方式,让士兵们自己相信领导者是为了正义比如说,之次所旁丛祠中呼“大楚兴,陈胜王”。卒买鱼烹食,鱼腹中得书等等,误导士卒迷信的舆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