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谚语“人不出言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是什么意思?

一一本问出自“问答”
中“最新、推荐、文化”中文化类。
(原创)“人不出言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在我们家乡是说的“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不知题主当地真是“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7:17:20

一一本问出自“问答”

中“最新、推荐、文化”中文化类。

(原创)“人不出言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在我们家乡是说的“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不知题主当地真是“出言”呢,还是笔误。别看只有一字之差,所指则大有不同。

出“言”,是指说话,而出“行”则是指行走,或曰走遍天下。

出言也沒有错,比如杜甫先生的《醉中八仙歌》中有“焦遂五斗方卓然,高淡阔论惊四筵”。说的是焦遂口迟,一旦喝了酒,口不迟了,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内容丰富,惊动了在座的诸位。当然,出言,也有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的;有好言相劝,化干戈为玉帛的;还有倾囊相助,解人危难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仅仅是出言并不一定“身不贵”。

“火不烧山地不肥”说的是过去开荒种地,将植物如刺、草等砍断后一把火点燃,让烧成的灰作肥料,其荒地自然也就肥沃起来了。

故而“人不出言身不贵”是不肯定的,它和“火不烧山地不肥”沒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

“人不出门身不贵”,是说的一个人呆在家中,沒有接受新的知识,是不行的。需要到社会上行走,去学习先进的技术,新鲜的知识。或者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眼界,以丰富自己的视野,儲备自己的知识。这样,你的身价在人们心中就高大完美起来,你的“身”也就“贵”了。这个“贵”字就是让人看得起,甚至达到崇拜的程度。

纵观古人和今人,都有数不完的例子。古人中以李白为例,他一生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古时的商贾,大都是走南闯北,创造出了惊人的财富,自然“身”也就“贵”了。

就今人而言,不少外出打工者,有的白手起家,成为企业家。有的虽未成为企业家,但学到了技术,增长了知识,回乡后带领全村人勤劳致富,为家乡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因此,由于“出了门”,才有如此的收获,得到了人们的热爱和尊重,身也就“贵”了。这正如开荒种地,将地里的荆刺、杂草烧成灰,增加了地的肥料,地也就“肥”了,比喻恰当妥贴。

因此,这句谚语应该是“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