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犬戎、猃狁、义渠、白狄、赤狄、山戎、孤竹、鲜虞、林胡、楼烦有何关系?

最早北方游牧入侵华夏民族叫鬼方,是从西北方进攻过华夏的强大势力,居匈奴北,康居北放牧人。到春秋时称他们作赤狄。在西汉后又称丁零。
犬戎,猃狁,义渠山戎都是春秋战国居住甘陕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17:38:29

谢谢邀请。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周朝时,按照地域民众被分为中原的华夏和四夷。四夷则包括:南蛮、东夷、西戎、北狄,其中戎和狄主要分布在西方和北方地区。

1 西戎

戎是中国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称,也叫西戎。从西周建立之初,中原百姓就饱受戎人的骚扰。

1)到了春秋时,戎发展成为7种:己氏之戎;北戎,即山戎或无终;允姓之戎,即阴戎或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犬戎,亦称畎犬、昆夷、绲夷;骊戎;戎蛮。

犬戎: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周幽王就是被犬戎族攻杀,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周平王被迫东迁至洛阳。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

秦国的西北有狄邽冀之戎、义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晋国的北部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的北部有山戎,各分布山谷间。

2)至战国时,义渠、大荔等逐渐被秦国所灭。林胡、楼烦被赵国所灭。燕国驱逐东胡,设北边与东北五郡。

2 北狄

狄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商人称呼他们为鬼方, 而周人一般称之为狄。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到战国时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融入南下的胡人之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北狄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

1) 赤狄

赤狄一直是北狄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族团。主要有十五个氏族组成:潞氏、皋落氏,留吁氏,甲氏,铎辰氏,廧咎如氏,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等。

2) 白狄

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后来被秦穆公驱逐,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 4个氏族组成。后肥氏、鼓氏、仇由氏为晋所灭。公元前507年鲜虞建立中山国,是为早期鲜虞中山国,公元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前381年左右,中山复国,就是后期的鲜虞中山国,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3)长狄

据孔子说是虞夏时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因其人特别长大,号为长狄。

长狄分布于齐、鲁、宋、卫之间,《左传》载有兄弟五人,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如。长狄曾经攻打过齐、鲁、宋、卫等国,公元前607年为齐、卫等国所灭。

3 孤竹

公元前1600年前,商汤分封同姓宗亲于商朝北境建立孤竹国,让其抵御戎狄保护商朝边境。商朝灭亡后,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国,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属地和方国。随后燕国崛起,孤竹国属地缩小。公元前664年,山戎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救燕出兵伐山戎之“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然后孤竹国就再无记载。

结语:

题主所问的大可分为:

1)狄:商朝叫鬼方,周朝称为狄,包括白狄、赤狄 ,鲜虞是白狄的一个分支;

2)戎:包括山戎、犬戎(也叫猃狁),按地名分为义渠之戎、林胡之戎、楼烦之戎;

3)孤竹不是戎狄,是始封于商汤的一个国家,到周朝时,被燕国挤压,于春秋期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