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11月12日斯图尔滕贝格在柏林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期间发表了一番讲话。他提到,“2011年利比亚行动起初并不是由北约,而是由欧洲发起的,而且不是德国,更多是法国和英国。”他
利比亚目前国内局势让人堪忧,东部国民军哈夫塔尔声称要在48小时之内拿下的黎波里,尽管现在已经过去了最后时间,但是从实力对比来看,国民军拥有绝对优势。如果哈夫塔尔决心拿下的黎波里,如果没有外部军事力量干预的情况下,那么这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这场由东西部政权引发的危机最终再次爆发为比利亚内战,那么人们考虑的问题就只有是西方国家会否干预,美国是否还要伙同北约部分国家对比利亚进行军事打击。那么在现在情况下北约还能否追随美国的军事行动?这将很大程度上检验北约与美国的关系。
今年是北约成立70周年,前不久在美国刚刚开过北约的“庆生会”,但是与以往相比,此次北约“庆生会”略显冷清。这也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特朗普上任以来北约和美国关系的微妙变化。
北约诞生于冷战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华约解体,而北约作为地区安全联盟继续存在,通过数次东扩,北约正在逐渐蚕食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有人质疑冷战结束后,北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北约从地区安全机制演变为全球性的军事组织,更是成为了美国干预其他国家的平台。
但是情况从2017年之后发生了些许变化。随着特朗普的就任,他打出“美国第一”口号,在国内主张“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在国际层面,特朗普奉行“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同时从全球进行有限的回缩,不断从国际社会退群。从全球气候协议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从保护难民公约到伊朗核协议。最后美国从中导条约的退出极大的刺激了北约国家。
特朗普对于国际组织的不满从他上任期始就没有停止过,而威胁退出世贸组织和北约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胆的表态。特别是针对北约问题,特朗普的批评丝毫不加掩饰,这引起了北约国家的集体不满。
特朗普上任后和北约国家的分歧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军费开支问题。特朗普炮轰北约国家防务费不达标,远远没有达到美国要求的GDP的2%,后来,特朗普更是大放厥词要求北约国家把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4%,这对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北约国家来说不是强人所难。北约国家普遍认为特朗普对待盟友的方式是商品交易,甚至使得北约国家无奈称“有了特朗普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呢”。
再者就是美国驻军保护费问题,二战后美国军队常驻欧洲以保护其免受苏联的进攻,虽然出现过类似法国戴高乐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北约国家总得来说还是支持美国在欧洲的军队驻扎。特朗普上任后把与北约国家的军队驻扎问题看成生意,而且美国一直在做赔本的买卖,这也倒符合特朗普商人的本质。特朗普不仅要求北约国家要全额负担美国驻军费用,还要额外支付50%的费用,这就使得北约国家愤愤难平了。美军驻扎的费用本就是各方互出,因为受益的也是双方,但是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为惹得如德国等的不满。
其次是和俄罗斯的关系上,虽然表面上特朗普急欲搞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他本人对普京总统也是表示尊敬的。但是一码归一码,当看到北约国家特别是德国和俄罗斯走近时,特朗普便随手指责,特别在“北溪-2”天然气项目问题上,特朗普坚决反对北约国家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所以才会有特朗普对德国类似“德国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呢俘虏”的说法。这更是引起了德国等受益于俄罗斯天然气项目的国家的不满。
最后,美国和北约国家在如何看待单边主义和多变休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或者地区热点问题上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裂痕。当下的北约逐渐和美国离心离德,更是想促进北约防务自主化以减少美国这个不稳定因素的限制。
此次比利亚危机再起,尽管还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决定要对其进行军事干预。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日称,利比亚国内危机没有军事解决的方案,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是谁当年用军事手段推翻了卡扎菲。但是可以看到,目前的北约国家也是困难重重,英国因为脱欧问题搞的自己筋疲力尽,德国因为默克尔的即将卸任未来也不明朗,法国因为一个“黄马甲运动”搞的现在还不稳定,北约的“三巨头”都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国内困境。
如果美国再次决定武力干涉利比亚,很难说北约几个国家不首先站出来反对。即便是北约在选择配合美国的行动,那么能参加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德国相比是不会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还是英法最有可能,但是梅姨和马克龙能否从国内中抽身参与美国行动也位可知。如果利比亚有事,北约能否全力支持美国的打击考验着北约和美国的关系,但是这一关系是否牢靠也不能单从对战争是否参与的表态上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