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推行的削弱诸侯王的措施,配合酬金律,一举解决了王、侯隐患。
推恩令就是: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王国的部分土地
推恩令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推出的政策。简要概述一下,就是让分封的诸侯王的儿子都享受到原来没有的封地权力,目的很明显,就在于分化诸侯国的势力,分散嫡长子继承的力量,为下一步中央集权做准备。
众所周知,嫡长子继承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基本制度。为什么是嫡长子继承,而不是搞父亲指定或者是选拔贤良?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集中力量,避免因为继位带来的内耗,而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可以作为家中族老等力量辅佐族长一支。宗族势力团结就意味着有力量,而分家就意味着衰败的开始。所以其实这个政策大家都看得清背后的含义,但就因为推恩令是阳谋,不怕你看透。
在古代宣传手段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个好的政策,越简单越不容易从中做手脚,比如约法三章,先入关中者王,一条鞭法等,都有很言简意赅的解释,确保那些贵族们看得懂。而作为阳谋,他很难被人拒绝,因为制定者深深看透了人性。人有几个特点,注重自身的利益,贪图眼前的利益,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疼,刀架在脖子上才急。本来被嫡长子继承制度束缚的死死的次子庶子们,心思活泛了起来。按说诸侯国们暗地抵制一个政策轻轻松松,但这个政策给了诸侯王子们念想,内部开始逐渐瓦解,在中央集权强势的情况下,容易松口。而要求分田地的王子们,只想到自己分的到封地,却想不到(或者说不愿意想)封地到手后能揣多久,因为再分的时候自己已经挂了,分小了对自身也没什么影响了,推恩令对国王这一代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疼。那诸侯王中就没有几个眼光长远的吗?当然有,但大多数都是刀架在脖子上才急的那种,一两个聪明人改变不了大势。难道再来一次七国之乱?武帝可比景帝的家底厚实多了,想来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