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府】是一个存在于公元1372年至公元1913年之间的【府级政区】,是长沙及其附近地区在明清时期的【府级】管理层级,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地级市】。【长沙府】在明朝归【湖广
长沙府是明朝和清朝时期在湖南的行政区划,主体以今长沙市辖域为中心,包括周边邻近地区(如今益阳市、湘潭市、株洲市等)。府治长沙城,长沙县、善化县同治。明洪武五年(1372年),将潭州府改名为长沙府,隶湖广布政使司,辖11县1州:长沙县、善化县、湘潭县、湘阴县、宁乡县、浏阳县、醴陵县、益阳县、湘乡县、攸县、安化县、茶陵州,府治长沙城。清承明制仍设长沙府,辖十二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民国二年(1913年),撤长沙府,裁善化县并入长沙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析城区成立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