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描述品行不正的人,要说成是“不三不四”?

谢谢邀请!古时候当权者为控制女人定下了三从四德的戒规,所有女人都得尊守,那怕是官宦人家的女人也得尊守。不尊守三从四德的女人就被视为人品不正,是会被众人鄙视的。随着时间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7 11:34:29

我们常把一些品行不端,放荡之人统称做“不三不四”。这里面就产生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只用三、四,而不用别的数字。像“不一不二”、“不七不八”呢?其实在这“不三不四”的成语里,却暗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

一、从民俗上讲: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得三。三即是代表一个整体。那么四就有“大周全、称心如意”的含义了。故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四艺、四书、四大金刚”等词句。用“不三不四”则意味着人“不美好、行为不端”!

二、来自儒家道统: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它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已经深入人心。儒家认为:人有三乐: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有三纲、三德、三俊、三善。同时也有四德、四行、四维。如果一个人不遵循上述那些标准的话,则会被人嗤笑为”不三不四“。

三、源于古时抄书时的一句行话:古人在没有发明活版印刷术之前,所有的书籍都是人工一笔一笔传抄下来的。而篆文中“四”的写法是“亖”,缺一横是“三”。抄书匠由于疏忽,很容易将”三、四“抄错混淆。而负责校验的人就会说:这是什么字?你写的这字简直就是”不三不四”?“。慢慢就成了行业内的一句责问语。流传到社会上就成为了贬义词。

四、从佛经上讲:在《金刚经》中佛曾讲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而过去心即是未来心。简称为“三心”。而四古人则认为代表着“清静心”。故此一个不俱备三心和清静心的人,就委婉地讽刺他们说“不三不四。

五、从易经上讲:古人将易经中的每个卦都分为6个爻[yáo],又将六爻中每两爻相配。即初爻与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与上爻为天。那么“不三不四”就很清楚到底是讲得什么意思了!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其内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是孟子的\"天人合一\",或是老子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诸子百家”的思想做为中国的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大地上继续绽放着、传承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