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定义
图·北洋军阀缔造者袁世凯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
北洋军阀的定义
图·北洋军阀缔造者袁世凯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北京政权不同时期由不同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时间是1912年到1928年。
北洋军阀的构成
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图·北洋军阀时期各军阀的势力范围
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主要的势力范围是江苏江西湖北三省。背后的帝国主义英国、美国。
图·冯国璋像
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的主要代表人是段祺瑞。主要的视力范围是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和陕西。背后主要的帝国主义是日本。
图·段祺瑞像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张作霖。主要的势力范围在奉天(辽宁省)、吉林、黑龙江也就是现在的东北三省。背后主要的帝国主义是日本。
图·张作霖像
当我们了解了北洋军阀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杀死政治对手(政敌)。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同根同源的因素
都是袁世凯的部下相互之间属于同僚的关系,政治上政见不同也没有必要弄死对方。很多时候就算是急红了眼,双方兵戎相见也是正大光明,最后的目的最多是争夺行政权,并不是要置对方与死地。失败的一方会主动的让出行政权,胜利的一方也不会穷追不舍。
图·北洋军阀时期各军阀督军合影
②互利互惠的因素
直系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心腹可谓根正苗红是继承北洋军队最多的一个派系。奉系独立发展最全面,拥有200多架飞机还有大量完善的兵工厂是三家当中军事装备最先进的一个派系。皖系虽然军队人数最少也不算精锐,但是皖系控制的地盘庞大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是北洋军阀的钱粮产地。所以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很多时候三者还需要互通有无。
图·奉军兵工厂生产的机枪
③相互牵制的因素
由于北洋军阀当中主要的势力分为三派,三派各有所长其实就相当于三国时期。如果你杀死了一派的政敌,这一派的势力很有可能同另外一派一起直接攻伐你。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其中奉系有军队40万人、皖系有30万人、直系有60万人。换一句话说就像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相加大于第三边。任意两方的实力相加都大于第三方势力。所以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图·北洋三巨头
④外部威胁的因素
放眼当时的中国来看除了北洋军阀还有其他的大的军阀存在。比如说说山西的晋绥军、云南的滇军、四川的川军、广西的桂军……实力都不弱。杀死政敌其实就相当于制造了北洋军阀的内乱让其他军阀有机可趁。
图·桂系军阀三巨头
⑤后台势力的因素
北洋军阀当中的三大势力背后分别站着的帝国主义是英美日等国。北洋军阀的军队的主要的武器来源和人员训练甚至资金支持都是依靠背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所谓打狗也得看主人,即使想要把对方消灭也得考虑背后的帝国主义的态度。
图·列强瓜分中国领土漫画
⑥继承制度的因素
中国历史发展到北洋军阀时期继承制度已经相当的完备,在多年的战争期间随时都可能死人。就算是身为己方最高统帅或者将领也不能完全的避免这种情况,所以各个派系早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就算你杀死了自己的政敌个体,但是你不能消灭政敌的整体。政敌所在的派系只需要新的领导人上台其政治主张并不会改变。所以单一的肉体消灭政敌,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政治威胁。比如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当中去世以后,少帅张学良就自动取得东三省的行政权和军队控制权,而制造张作霖死亡的日本并没有,取得任何好处。
图·张作霖父子合影
结语
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由于政权的不断更跌,当政人的施政方针的不断变化,让下层民众苦不堪言。北洋军阀作为当时中国的名义上的领导政权,政权内斗明枪暗箭都有。这些都是由当事人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没有对错之分。北洋政权内部人员瓜葛众生错综复杂,但所有的政治争斗都是为了争夺行政权,所以只要能够顺利的取得行政权没有必要徒增杀戮,而且肉体消灭往往会激怒对方所在的势力,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北洋军阀内部虽然有内斗,但是总体来说方针是一致对外,所以北洋军阀之间不会杀死自己的政治对手。
文/淦珩 图/网络
参考文献:
《北洋军阀》
《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