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里面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外来语?

汉语除本身词汇丰富外,兼收并蓄也充实了汉语。汉语中引进,吸纳,改造的外来语也很多。语言在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世界各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所以外来语言也逐渐汇入汉语体系。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19:20:47

其实现在的汉语名词中,外来语占了绝大部分。不信谁要是现在去和乾隆爷或者康熙爷聊一会儿天的话,估计除了泡妞之外就没有能让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话题了。

从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之后外来语也就像雪崩一样大量进入了汉族语言系统,现在各报纸第一版上的名词中80%以上是外来语。比如说政府、政党、政治、国家、人民这些都是外来语,只不过大家不注意,因为这些名词多半是从日语而来,本身就是用汉字做成,除了硬要追根寻源之外,一般都不认为他是外来语。中国人心目中的“外来语”还是一般还是指来自其他西方语言的词汇。

这种外来语里面上海话和东北话中比较多,上海话中外来语一般来自英语,而东北话中的外来语一般来自俄语。

这些外来语的使用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少,都使用替代词了,唯一特别稳固的就是“沙发”,因为没有替代词。

比如老上海人把小提琴叫繁哑铃、弹簧锁叫司必灵锁、甚至还有管汽油叫嘎索林的。

同样东北人把下水道井盖叫马葫芦、管警察局叫笆篱子、管连衣裙叫布拉吉等等。

我们来举几个“意想不到外来语”的例子。

上海话中有两个,一个是“老虎天窗”,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因为趴在那里像老虎,后来才知道这是“屋顶天窗”的意思,英文的“屋顶”就是“ROOF”。还有一个是表示不开心的“肮塞”,这个是从英语的“ON SALE”来的。

(老虎天窗)

普通话里有两个:“系统”和“系列”,其实也是外来语,是从“SYSTEM”和“SERIES”这两个英语单词来的,因为使用的译音汉字太传神以至于让人想不到这也是外来语。

还有一个很常用的字也是,“大姨妈”。这个字是从日语里来的,日本人在回到自己家或者是到很熟的熟人家的时候在进门时会说一句“ただいまー”,听起来像“他大姨妈”,本来意思是“我回来了”或者“我来了”的意思,于是“大姨妈”就用来表示“又来了”这个意思。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