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但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又使他不好当皇帝,多尔衮位宠功高,擅权过甚,由于大玉儿请求多尔衮拥护福临成为皇帝。谢邀。
↑多尔衮争夺皇位以失败告终↑
多尔衮不废掉
谢邀。
↑多尔衮争夺皇位以失败告终↑
多尔衮不废掉福临当皇帝,并不是品德高尚,也不是无奈,而是压根做不到。
但多尔衮还是努力尝试了,虽然吃相很难看。
公元1643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九),晚上十点多左右,皇太极在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突然猝死,“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皇太极之死,虽然突然,却并非阴谋所害,他实际上死于脑出血。
皇太极死前两年,身体就已经出现很大问题,一度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以及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四人为理事王,帮他分担繁劳的政务。
在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多尔衮遇到的最大阻力有两个:一是豪格作为皇长子,正当盛年(豪格当时35岁,多尔衮32岁),且握有正蓝旗的支持,以及身份的正统性作为依仗。
↑索尼为代表的两黄旗大臣坚定的支持福临↑
二是两黄旗全力阻止多尔衮登基当皇帝。两黄旗的大臣为什么要反对多尔衮当皇帝呢?
原因很简单:一旦多尔衮当了皇帝,那么多尔衮统领的两白旗就会升格为两黄旗,原先两黄旗的大臣老人们都不会有什么好前途,像索尼、鳌拜这样的两黄旗顶梁柱,说不定还会被多尔衮送到前线当炮灰。
两黄旗的担忧是非常有远见的,豪格就是被后来当了摄政王的多尔衮变相整死的。
那么多尔衮非当这个皇帝不可吗?也不是!他还有个选择,就是选择一个皇太极年幼的儿子当皇帝,而他凭借军功和实力(两白旗总兵力占了八旗的三分之一,而且多尔衮又是四大理事王之一),就能够驾驭小皇帝,自己变成“假皇帝”,事实上,后来的现实也是如此演变的。
↑豪格被各派抛弃,地位尴尬↑
其实,多尔衮最不能接受的底线,并不是当不上皇帝,而是不要让豪格当皇帝就行了,他和豪格水火不容,彼此都是对方眼中钉。
巧的是,两黄旗其实也不会支持豪格当皇帝,为什么?因为豪格当了皇帝,意味着正蓝旗就要升格为正黄旗,原先的两黄旗必然有一支被替换下去,仅存的另一支也肯定会大换血,两黄旗怎么可能自掘坟墓。
于是,年幼的皇九子福临,既不是长子身份,也没有统领任何八旗,反而成了各方大佬能够接受的共主。
多尔衮当皇帝,豪格和两黄旗不会答应;豪格当皇帝,多尔衮,两黄旗以及两白旗也不会答应;那么,就推出人畜无害的福临吧。
福临当皇帝,多尔衮可以不断蚕食皇帝权威,掌握实际大权;两黄旗可以保住既得利益,耐心等福临长大,再做打算。
有意思的是,虽然福临成为小皇帝,但各方势力彼此还是勾心斗角,多尔衮手中有剑,心中有杀气。福临即位后,各旗旗主和诸王贝勒都参加了对天地盟誓的庄严仪式。
↑福临有两黄旗的坚定支持,多尔衮不敢武力夺权↑
但多尔衮还是找到了一个机会,伺机反扑,夺取皇位。有意思的是,这次煽动多尔衮争夺皇位的,不是多尔衮的两白旗部下,而是礼亲王代善之孙多罗郡王阿达礼。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十六,福临刚刚登基两天,在多尔衮的和硕睿亲王王府里,多尔衮和亲信们都多喝了几杯,阿达礼趁机劝多尔衮夺取皇位,并且表态:“王如即正大位,我当竭力辅助”,摆明了想邀从龙之功。
多尔衮认为时机不到,“容徐图之”,阿达礼则自作聪明,告诉自己的叔叔,也就是代善之子硕托,说多尔衮已经答应争夺皇位。
于是这两人兵分两路,阿达礼去和硕郑亲王王府告诉济尔哈朗说我爷爷(代善)命我常到睿亲王王府往来,暗示他拥立多尔衮的行动是自己爷爷指使的;
硕托则联络内大臣图尔格和御前侍卫,准备武力夺权,安排好之后,硕托怕多尔衮不知道自己的忠心,忙派亲信吴丹去向多尔衮表态:“一切布置妥帖,王可从速准备登位”。
↑代善的立场很关键,他起初中立,后来反对多尔衮↑
忙活了一阵子之后,硕托和阿达礼觉得应该告诉礼亲王代善一声,设法让他支持儿孙。结果代善得知这俩活宝的闹剧之后,立刻判断出多尔衮的恶毒心思:明明可能性为零的篡位计划,多尔衮仍然默许唆使阿达礼和硕托去做,成功则收渔翁之利,失败就嫁祸给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反正是代善的子孙,根本伤不到多尔衮的皮毛。
代善马上派人监视硕托和阿达礼,同时立即警告质问多尔衮。多尔衮怕事情败露,牵连自身,马上翻脸,揭发阿达礼和硕托的不轨,并在当天就以叛逆罪和结党助逆罪,把硕托夫妻,阿达礼以及阿达礼之母,吴丹等人处死,杀人灭口。
此事之后,本来持中立态度的代善及其率领的两红旗彻底远离多尔衮。单凭两白旗,想篡夺皇位,如同痴人说梦。
↑多尔衮权势一度显赫登天,最后却成黄粱一梦↑
有意思的是,按照当时清朝的制度,犯罪的人财产要被没收,家属人口要被分掉,各路大佬都有份儿分肥,但皇后哲哲和庄妃布木布泰不要硕托和阿达礼的任何财产,只把这两人属下的大学士刚林和范文程要了过来,分别提拔到正黄旗与镶黄旗。
此举堪称英明,同时也透露出皇后庄妃要介入政务,抗衡多尔衮的专权。
从此,尽管多尔衮威权不断增加,但他已经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最好机会,偏偏他身体羸弱,终于在三十八岁那年就去世,死后两个月就被顺治帝福临清算,争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个全尸都没有,让人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