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第一次看钱钟书的《围城》就觉得特别精彩,至于能不能算惊艳到自己,我觉得应该也可以那样说。那时候虽然也看了不少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并不是太明白,只能算一个模糊的印
很多年以前,第一次看钱钟书的《围城》就觉得特别精彩,至于能不能算惊艳到自己,我觉得应该也可以那样说。那时候虽然也看了不少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并不是太明白,只能算一个模糊的印象。所以当时,其实并没能很好理解小说里的爱情,对有爱意的男女之间的微妙心理也不是太懂,比如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戏谑,当初只是觉得她好作,却没有察觉到她这种行为也能算对方鸿渐变相地撒娇。
因此,那个时候,之所以觉得小说精彩,更多的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围城》里金句频出,比如这段:
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接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加粗的段落。这一段,我们也能经常看到被引用在各种文章中,也一定程度证明了它的经典性。
2.小说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表达,比如 :
这时候空气里蠕动着他该说的情话,都扑凑向他嘴边要他说。
这句话中,蠕动这个词,我觉得用得很巧妙和生动。 又比如: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
3.小说语言的幽默。比如: 这种预备并不费心血,身血倒赔了些,因为蚊子多。
被蚊子咬其实是一件常见的事,可钱钟书换了一种说法,就变得幽默了。
其实当年,阅历没多少,突然看到《围城》这样的小说,不自觉会感叹:小说居然还可以这样写!然后就觉得作者钱钟书特别厉害。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
多年以后,又重读《围城》,此时对爱情、社会、人生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多认识,而且因为是重读,所以更多的细节被注意到,也会去关注小说的结构、主题。这个时候发现,当年把这本小说当爱情小说来看,过于片面,《围城》实际上涉及了爱情、人生、社会等诸多话题。里面那句经典的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岂止婚姻,人生里另外一些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例如某种生活,不曾拥有的人羡慕,而已经过上的人却也烦恼。
去年的时候我又去看了一遍《围城》,不过没有看完,当然并不是不精彩,因为现在会同时看几本书,而《围城》当时看到一部分突然因为一些事停下来,之后竟然忘记了。一般来讲,一些经典的小说,如果很喜欢,那么每一次重读,都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越来越喜欢。 讲真,直至今天,我依然认为《围城》是一部很棒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