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当时益州群臣都劝刘备,娶了刘璋的嫂嫂吴氏为妻,可刘备犹豫不决,怕背上迎娶弟媳骂名,见诸葛亮劝说也无效。法正直接摊牌说了一句话,刘备小眼睛一亮立马答应了。
法正说啥了:“论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23:16:07

法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会有人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呢?

翻开史书,查看法正的履历,这个人不简单,史书上说他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汉中之战是曹操第一次败于刘备,当得知汉中之战是法正出奇谋斩杀夏侯渊时,说到我就知道刘备哪有那么大能耐,原来背后有法正这个高手在教他,又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就是说我曹孟德把天下英雄差不多都招完了,怎么就缺了法正呢?可见法正这个人物的厉害,连曹操都梦寐以求想要得到他。

在曹操看来,如果没有法正,自己肯定不会败于刘备之手。

夷陵之战刘备东征伐吴惨败而回的时候,诸葛亮发出感慨:\"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在诸葛亮眼中,法正是能劝说刘备不要伐吴的最佳人选,因为刘备肯听法正的话,退一步说就算法正阻止不了刘备伐吴,法正跟着刘备,凭着卓越的军事眼光和战术,刘备也一定不会遭遇大败。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连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欣赏的法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刘备集团顶尖的智囊

法正本来关中人士,因董卓祸乱中原,法正从关中逃亡到益州,但刘璋不识货,并没有重用他。郁郁不得志的法正和益州别驾(别驾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张松交好,两人都觉得刘璋并非明主,后来两人更是策划了一出“引狼入室”的好戏,背叛了刘璋,迎接刘备入蜀。

刘备与刘璋决裂的时候,刘璋手下有个叫郑度的人建议坚壁清野,断刘备的供给,以此来拖垮刘备,这一招恰好是刘备的软肋,但法正一针见血的判断刘璋肯定不会采用郑度的意见,还罢黜了郑度。

前文讲过法正善奇谋,孙子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看来法正是深得兵法的一个人,拥有独特的战略眼光,也有令人惊奇的战术。

拿汉中之战来说,当时曹操拿下汉中,没有趁机攻打益州,刘备还沉浸在拿下成都的喜悦当中,这时的法正看到了战机,法正认为曹魏方面肯定是有内部动乱,加上夏侯渊、张郃等人的才能并不足以守住汉中,力荐刘备出兵攻占汉中。这一招高明在哪,刘备集团经过数年的时间才拿下益州,本应该休养生息,但法正看到了战机,拿下汉中才可以高枕无忧。并且阐述了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听完法正的这一战略规划,刘备再也顾不上休养生息了,直接同意出兵。

汉中之战的关键进程定军山之战中,与夏侯渊在定军山相持时,法正又献声东击西之计,猛攻张郃来让夏侯渊分兵救援,趁机削弱夏侯渊,火烧围角的策略让夏侯渊暴露出缺点后,又果断表达“可击矣”,让黄忠冲杀在前,在敌军前部斩杀夏侯渊,拿下关键的胜局,从此让刘备占据此战的主动权。

从战略到战术,法正奇谋可谓是一环接着一环,法正接连不断的奇谋,才是刘备取胜的关键!在刘备的集团里,刘备得到法正后,把他当做自己的谋主,上一个谋主级别的庞统已于两年前战死在雒城,让刘备伤感不已。

诸葛亮眼中能让刘备展翅翱翔的肱股之臣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时候,与诸葛亮促膝长谈,交往密切,让关羽和张飞心存不满,为此刘备解释道:得孔明如鱼得水。

那么刘备得到法正就像是雄鹰得到可以展翅翱翔的羽翼,法正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法正这个人性格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诸葛亮是这样回复的,当初主公刘备在荆州公安的时候,害怕北面曹操强盛,担心东面孙权威逼,身边又恐惧孙夫人生变,当时的情景真是进退两难狼狈不堪。法孝直成为主公的辅佐后,使主公展翅飞腾,不再受人制抑,如今怎么能禁止法正不由自己的意气办事呢?

诸葛亮与法正两人,虽说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义为重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惊奇法正的智术谋略,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如果有法正的加入,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些呢!

法正在刘备拿下汉中称汉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为此刘备为法正之死一连痛哭了几天,如庞同刘备痛惜庞统一般,一提到庞统就流泪悲伤。法正在世时就被任命为尚书令、蜀郡太守、护军将军,不出意外的话法正将是日后刘备重点的托孤对象,而不是后来的李严。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作为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也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法正除了奇谋外,更是个善于洞穿人心和沟通的高手

我们看法正更多的时候是看重他的奇谋划策,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法正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和极善于沟通的高手。为何这么说呢?有这么几件事可以看出一二

1.法正劝说刘备礼遇许靖。许靖是东汉末年颇负盛名的一位名士,也就是个名不副实的士人。在宦海浮沉多年后,流寓成都,做了刘璋的部下。刘备攻成都时,许靖作为蜀郡太守,不率众坚守城池,却企图越城投降。因被人发觉,逃跑未成,刘璋忙着抵抗,暂时没有取他的老命。刘备入成都,鄙薄许靖的为人,最初想弃而不用,法正劝说道:“天下有得虚名而无其实者,那就是许靖了。不过,主公始创大业而弃许靖,而许之浮名,流播四海,世人不知,将认为主公不礼贤才。恐怕应当加以敬重才好,以便争取天下人士来归。”法正为刘备博得礼贤下士的美名。

2.为刘备解决拉拢益州豪强大族的关系。当时孙夫人已离开刘备回到东吴去了,刘备孑然一身,为刘备解决婚姻问题,手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这时法正又出来说话了,他说:“要论亲疏,总比晋文公与子圉的关系要远得多吧!”原来,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乃是晋怀公子圉的亲伯父。当初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曾娶秦国宗室之女为妻。后来子圉潜逃回国,并被立为晋国国君,而其妻留秦未走。重耳准备回国夺取侄儿的宝座,遂亲赴秦国求借援兵。秦国又送几名宗室之女与重耳为妻室,其中就有那位侄儿媳妇。重耳碍难接受,他的随从劝他说:“别人的国家您都想攻伐,何况其过去的妻子!”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重耳也就坦然把侄儿媳妇拥入怀中。秦穆公大喜,遂出兵支持重耳返国杀死侄儿自立。就这样,春秋时期又增添了一位著名的霸主。

其实,刘备此时的情况,与昔日的重耳并不完全相同。重耳是处于山穷水尽之际,不“废礼行权”就没有出头之路。而此刻的刘备,雄跨二州,气象开阔,并未到达不娶此女,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不过,刘备自来从善如流,既然群下都说无伤大雅,他顿时心中释然。

3.法正避箭的故事。汉中之战的时候,形势不利应当退让避箭,刘备大怒不敢退,手下无人敢去劝阻,箭矢如雨,法正竟然跑到了刘备前面,与刘备共进退,刘备让法正避箭,法正确说主公冒着箭雨亲自上阵杀敌,何况我呢?于是刘备才和法正一起撤退,现身说法往往更有效,也只有法正才能在紧急关头劝说刘备。

最后法正若不死,能改变三国的局势吗?

法正是刘备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谋主级别的英才,但就算法正不死,也很难改变三国的局势。

法正是在公元220年也就是刘备拿下汉中的第二年去世的,那一年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亡,刘备集团损失不小,荆州的一切从此姓孙,不再姓刘。

法正在那一年像是消失了一般,史书上并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是记载了法正与关羽在同一年死亡的。

从此魏蜀吴三方,刘备集团成为实力最弱的一方,两年后的夷陵之战更是让蜀国大伤元气。

在公元220年发生了很多事,三国的局势过于复杂多变,东吴为了夺取荆州背弃盟约,与曹操结盟,截杀关羽。刘备集团始料不及,由此可见就算最顶尖的谋士也不可能事事都在掌握当中。

赤壁战败后,曹操曾感慨若郭奉孝在,自己不会遭遇如此大败。

汉中之战,法正助刘备打败曹操,实力达到顶峰,这时形势所变,曹操不会一直占据着好运,刘备也不会一直霉运傍身。

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东征伐吴,结果遭遇惨败,所以事后诸葛亮才叹息: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劝阻主上,使他不进兵东吴,即使进兵东吴,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综上:法正确实是一个可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厉害谋士,他助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让刘备成为实力超越东吴赶超曹魏的第二大实力派,打破了魏强蜀弱的局面,但就历史的进程来说,一个人的作用实在有限,诸葛亮逆势而为,多年北伐,也只能换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而换不来兴复汉室还与旧都的目的。法正在三国历史上留下短暂辉煌的一笔,如果不早死,三国历史必定是另一番局面。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