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自救,失败的原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洋务运动所采取的办法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本来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
洋务运动并不算失败,其进步意义明显,使清朝紧跟国际潮流,向近代化转型,其开矿、架设电报线、建枪炮局、建水师船政局、建水师学堂、办近代工厂、建四大水师、设同文馆等,均属于划时代之举,壮大了清朝国力。
1861年,慈禧在万般无奈下开启洋务运动,没想到效果十分显著,1865年剿灭太平天国,随后剿灭捻军及西北回乱,1875年剿灭阿古柏,逼退沙俄,收复新疆。1885年,战平法兰西。若是没有洋务运动,就不可能有这些成绩。
洋务派通过兴办一系列的近代企业,除了军事领域的效果外,民用领域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在洋务运动期间,伴随着一系列新式企业的设立,使中国不再单一依靠国外的商品和服务,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尽管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抑制了国外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过渡。
但是,清朝不允许民办,要么官办,要么官督商办,民营资本不愿进入,且企业效率低,盈利能力有限,始终未能引爆工业革命。从这点来看,洋务运动确实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