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来答。
日本炮楼,说白了就是日军为了对付中国抗日游击队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独属于中国战场的军事设施。说是炮楼,其实里面根本没有炮,充其量也就十来条三八大盖,外加一挺歪把
青岩来答。
日本炮楼,说白了就是日军为了对付中国抗日游击队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独属于中国战场的军事设施。说是炮楼,其实里面根本没有炮,充其量也就十来条三八大盖,外加一挺歪把子。富一点的炮楼会配属一具掷弹筒,穷的连掷弹筒也没有。炮楼用的建筑材料也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价格低廉的青砖与木头。
同时代,欧洲钢制防弹碉堡
碉堡内部安装双联装要塞机枪
而同时期的欧洲战场,普遍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碉堡或暗堡,露出地面的只是整个工事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全部被安置在地下。其设计原则是受弹面积越小越好,火力配置越强越好。正面必须要能抗住轻型步兵炮的直接射击,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消灭对方有生力量。
像日本炮楼这种军事设施,在欧洲战场上是绝对不会使用的。主要因为日军炮楼又高又大,防护能力还弱的出奇。碰到欧洲军队那种炮兵给步兵开路的作战方式,士兵还没冲到跟前,炮楼早就上天了,简直就是活靶子。
八路军在攻击日军炮楼前,做的炮楼沙盘。
接下说的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完全都是真实的情况。
绝大数人肯定认为,日军炮楼就只是一个光秃秃的瞭望楼,只要八路军能够趁夜色摸到楼下,就能把炮楼里的日军,给一锅端了。
可我要问你,如果你是日本人,你会修建这么弱智的军事设施吗?
在大家眼中,那个类似瞭望塔的炮楼,其实只是日军工事群中的核心工事。在炮楼的周围,日军还会修筑一圈2.5高的砖质围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院落。围墙里面建有储备粮食的仓库,简易操场,水井等基本生活设施。而在院墙外围,是2—3米深的壕沟。如果情况允许,日军会向壕沟灌水,形成简易版的护城河。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壕沟外面还会有10-15米厚、挂有诡雷的铁丝网。在铁丝网外围还有军事警戒区。在军事警戒区内,不允许有民房、庄稼、树木、草丛等任何遮挡实现的障碍物。炮楼中的守军在日常训练中,会针对性的对周围地形进行精准射击训练。如果八路军强攻炮楼,驻守炮楼的日军往往能够给八路军造成非常的的伤亡。
最为难缠的是,日军的炮楼一般修筑的都十分密集。也就是说炮楼与炮楼之间,是能够进行火力支援的。这边枪一响,附近炮楼的鬼子就立刻开火,形成交叉火力。
我们在来看看八路军游击队的装备情况?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很熟悉的话,叫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是八路军想秀自己枪法么?当然不是,这是被现实情况给逼的。就是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民党对于八路军的弹药供给也几乎处于零的状态,像手榴弹、炸药包、迫击炮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在敌战区坚持游击战,利用缴获的武器弹药来补充损耗,是我军作战纪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如果打了胜仗,但是弹药损耗过大,缴获远远不能弥补损耗,那这个指战员是要写检讨的,严肃总结经验教训。
黄崖洞兵工厂使用的工具
当时八路军总部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在开设之初也只是一座手工作坊。只能用手工打磨的弹头,对弹壳进行二次复装。或是用自制的黑火药,生产一些土制手榴弹。八路军里正儿八经的主力团,能够装备的也只有几门弹药不足的迫击炮。普通的八路军别说大炮,连炸药都不多,游击队就更可怜了。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如果游击队能够发现日本飞机投掷的航空哑弹,都会甘冒大险将其拆解,好把里面的炸药给弄出来。没办法,八路军穷啊。
所以敌后抗战的现实情况就是,一个日军炮楼明明就只有日军一个分队(班),甚至是十几个伪军,就能让几百甚至更多抗日军民拿他们没办法。
那如果把日军炮楼应用到欧洲战场会怎么样呢?
我可以郑重的告诉你,前线的士兵更愿意趴在战壕中挨炸,也不愿意钻到炮楼里被活埋。在中国战场,之所以会出现炮楼这种怪胎。完全是因为中日军备水平完全不对等。而在欧洲战场的情况则完全相反。美军、德军、苏军的陆军装备要比日军整整先进一代,你让日军炮楼还怎么玩?
美军轰炸机正准备起飞
美军作战一般都是空军开路。战斗开场前美军轰炸机都会将敌方阵地所有的地表工事,全部摧毁。假如会有一些炮楼幸免遇难,美军士兵在冲锋途中也会利用步话机,呼叫空中支援对幸存的炮楼进行二次攻击。
德军虎式坦克
德军在二战战场,推崇闪电战。实际作战中,德军会首先利用轰炸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而后德军装甲师与摩托化师就会作为主要突击力量撕碎敌人防线,在敌后纵深形成战略合围。当包围圈合拢后,德国步兵师就会在自行火炮与自行突击炮的掩护下,一个又一个的清除包围圈中的敌人。日军炮楼这种怪东东,在德军炮口下简直就是一盘菜啊。
苏军ML-20S型152毫米加榴炮阵地
苏军作为“大炮兵主义”的忠实拥趸,在东线战场一共装备了大概1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8万辆是中型和重型坦克。火炮方面,苏军在战时一共生产了52.6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加上战前的火炮,总计达到63.9万门。苏军在发动进攻作战时,作为突击方向上会大量集中使用重型火炮与坦克群,作为突破地方阵地的保障。一般情况下,其密度可达到每公里正面200-250甚至250门以上的火炮和迫击炮,70-85辆甚至更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纸片一样的日军炮楼能幸存下来吗?
所以说,日军的炮楼战术也就在亚洲战场横行霸道。一旦应用到怪物横行的欧洲战场,不过就是自取其辱罢了。
我是青岩谈书,喜欢二战风云的朋友们,请关注我吧。我会持续更新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