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妃“谋杀”太子,为何反受万历皇帝庇护?

晚明有三大疑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前两件都与明光宗朱常洛有关。朱常洛确实挺倒霉的,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皇帝的感觉都还没熟悉,就驾崩了,史称"一月天子"。皇妃"谋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23:22:24

皇帝庇护谋杀太子的皇妃,是发生在明朝神宗末年,此事件被后人称为明宫第一迷案,郑贵妃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皇位继承权,私下里买通了身边的太监,共同策划了谋害时任太子朱常洛的行动。行动失败,真相也随之暴露。事件背后主谋郑贵妃在万历皇帝的包庇下免于受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明神宗本意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

太子朱常洛不是皇后所生,而是明神宗与一王姓宫女在洗手时有染所生,明神宗不喜欢这个宫女和她的孩子。也没有要立他做太子的打算,只是后来在皇太后和大臣们的压力之下才被迫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当时朱常洛已经20岁了。依照明朝的常制,一般在16岁左右就会大婚,而后出阁讲学接受教育。朱常洛21岁才大婚。明神宗一直想废掉时任太子。但迫于朝臣和皇太后的压力,一直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找各种借口为难皇太子。让朱常洛移居慈庆宫居住,慈庆宫名义上是太子的寝宫,实际上还比不上宫中的一般宫殿,不仅破陋不堪,而且防卫甚差,神宗仅仅派了几名老弱病残的侍卫来防守。宫中服役的宫女太监也很少,仅有几个随朱常洛一块长大得几个贴身太监。

二、明神宗想改立郑贵妃之子为太子。

明神宗十分宠幸郑贵妃。郑贵妃在14岁的时候就成为万历皇帝的宠妃,美貌而且聪明机警,敢于毫无顾忌地挑逗、嘲笑万历皇帝,同时又能倾听皇帝诉苦。她生下了两个孩子,都不是万历帝的长子。但最为明神宗喜爱。万历皇帝最希望朱常洵继承皇位,但是依照祖训,只能册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郑贵妃一班人不死心,在其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后。按道理他应该离开京城到属地洛阳就任,但在郑贵妃的要求下,却迟迟没有离京。伺机让明神宗改立太子。

三、“郑贵妃免受处罚”让太子朱常洛一举两得。

冲刺太子行动失败后,宫中人都猜测是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另立福王。形势对郑贵妃非常不利,她向皇上哭诉。明神宗指责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亦不愿深究,便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要再株连其他人。”明神宗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说:“还是太子说得对。”主犯张差和和太监庞保、刘成被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不了了之,此案虽没有最终查清,但却使郑贵妃的势力大衰。万历帝也不得不放弃改立福王为皇太子。正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弄巧成拙。从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才得以稳固。

太子朱常洛苦熬了39年之后,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他即位后重振纲纪,提拔新官吏,革除弊政,重视军事,很有作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