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妃自爆女儿身是当时“皇家离婚案”中的一大热点新闻。不得不说,当时的文绣爆出这一大奇闻无疑是利用了溥仪的皇家身份,因为当时的溥仪并不同意协议离婚,文绣只得走上法院
1931年8月,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想和溥仪离婚。但是溥仪觉得面子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坚决不同意。不过,文绣接着就爆出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羞得溥仪无地自容,只得同意和文绣离婚了。那么,当时文绣爆出的是什么消息呢?
(文绣旧照)
文绣出身于蒙古贵族世家,隶属于满洲上三旗最尊贵的镶黄旗。
她的祖上一直供职于清廷内务府。到她父亲端恭时,还担任了内务府主事的职务。然而随着清廷的衰亡,到端恭去世后,由于家道败落,文绣只能随生母蒋氏过着与平民无异的生活。
1922年,保留了小朝廷的溥仪到了大婚的年纪。虽说一切都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但该有的规矩,还是按旧例执行。
溥仪选妃的消息传出去后,一些军阀新贵们,争着把女儿的小照送进宫里。就连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也打点内务府,送进去了一张女儿袁静仪的小照。
可是自视高贵的清皇室,却拒绝了这些军阀权贵们的女儿,依然坚持立满蒙贵族的女子为后的原则。这样一来,可以挑选的人选就不多了。等到溥仪过目的时候,就剩下4个女孩子的照片了。
溥仪虽然欣赏得了美丑,但当时照片实在是太过粗劣。他看来看去,照片上的4个女孩儿大同小异,实在看不出谁美谁丑。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个女孩穿的旗装颜色略鲜艳一点,所以他便拿铅笔圈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上的女孩就是文绣。
按道理,既然溥仪看中了,就得立为皇后。
可是,一心想巩固后宫势力的太妃们不乐意了,最后在她们的干涉下,溥仪还是选了身世和长相更好的婉容为后。而文绣既然被溥仪看中了,那自然不能再嫁到民间去,所以溥仪听从了大家的建议,把文绣封为淑妃。
(溥仪旧照)
13岁的文绣入宫后,溥仪并没对她行使做丈夫的义务。而身为皇后的婉容又百般排挤她,因此她在宫里的生活既枯燥又压抑。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撕毁了《清皇室优待条件》,并把一直养尊处优生活在紫禁城里的溥仪等人驱赶出宫。
遭遇这样的变故,文绣在惊惶中只得随溥仪狼狈出逃。几经辗转才在日本租界中的一幢三层的小白楼里安顿下来。
由于脱离了深宫大院,文绣和婉容似乎第一次发现,外面的世界,不仅精彩还摩登。于是她们都惊喜不已,逛百货公司、跳舞等都成了她们喜爱的节目。
不过,相比婉容,文绣似乎更加深明大义。她见日本人对溥仪很有拉拢之心,而溥仪似乎也想借日本人的势力复辟称帝,所以她屡次劝说溥仪,希望他能摆脱日本人的控制。
文绣的行为,自然让一心想复辟的溥仪不高兴。再加上婉容又极尽挑唆,所以溥仪愈发厌恶文绣,不仅打发她一个人住在一楼,还把她的月例钱减了又减。出门也从不带她,就连平日里的宴会应酬等,溥仪也都只带着婉容。
若是如此,也罢了,关键溥仪性格不好,再加上婉容添油加醋,因此一直处于劣势的文绣,便成了溥仪宣泄情绪的出气桶,辱骂和责打常有之。被各种规矩束缚,又备受虐待,文绣的日子真是灰暗到了极致。
文绣深知时代变了,溥仪也不再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所以一心想追求平等自由的她,决定捍卫自己的尊严。经过对民国法律的研究后,她决定利用这一武器,达到和溥仪离婚的目的。
(婉容旧照)
1931年8月,文绣借机离开了天津,随后登报正式向溥仪提出了离婚。
自古都是男人休妻,文绣居然要和皇帝离婚,这无疑引发了轩然大波,一些满清遗老们对她口诛笔伐,指责她不知恩典,不守妇道,伤风败俗。
溥仪虽然对文绣没有感情,但他是个极要脸面的人,所以坚决不同意离婚,并暗中命人对文绣软硬兼施,希望她能撤销离婚的诉求。
在骂声一片中,一心想摆脱现状的文绣也顾不得脸面,哭着向大家宣称,自己“还是女儿身”,已经受够了欺凌,现在不过想讨回一点做人的权利罢了。
文绣此言,对于那些对皇室生活充满了好奇的人而言,实在是劲爆。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不对此事议论纷纷。
溥仪觉得颜面再次受到了损害。心烦意乱之际,害怕文绣不知又会有什么举动,所以他责令负责替他打离婚官司的律师,快点结案。
这样一来,文绣才算顺利地结束了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并得到了5万块钱的赡养费。
虽然文绣最终取得了胜利,不过溥仪为了挽回皇家颜面,特意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上谕”,称文绣擅离行园,违反祖制,撤销封号,贬为庶人。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