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赟不愧是鲜卑人,脑回路清奇,帝王虽然三宫六院,但只有一个皇后,他却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杨坚抢了皇位后,看着这五个年轻漂亮的皇后也头疼。
叛逆皇帝
宇文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
公元581年,杨坚顺利建立隋朝登上皇位,与妻子独孤伽罗被世人合称二圣,他们立志革除当世弊政,创建一个人人交口称赞的清平盛世,对故帝的妃嫔处置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框架,需要谨慎细微且不能失了礼数。这样一来,莫过于循旧例,照搬过往王朝故事。
一、为先朝帝王守陵,事死如生。
二、令其出家为尼,与青卷古佛,相伴一生。
三、改赠封号,留守后宫,养在后宫或尽皆遣散改嫁。
这三种方法哪种实施起来都有弊端,可是却行之有据,合乎实情,对新生皇权危害也最小。但是,如果掺杂了个人情感的话,便不是那么好处理了。
北周宣帝宇文赟在大象二年,一口气册封了五位皇后。虽然,名义上不分先后,可是总有先来后到,外戚势力的大小,个人德智上的差别。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杨丽华
杨丽华,是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女,是周宣帝宇文赟的第一任合法妻子。宇文赟继位之前还是太子时,杨丽华便被封为皇太子妃。也就在这轰动全国的太子大婚的前后,其实宇文赟已经做了父亲,生下的男婴便是日后的周静帝宇文阐,母亲便是大了宇文赟10多岁的朱满月,即天元帝后。
这种事情在当时看来,并不算多出格,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不过足以从中看出周宣帝人品的高低。
宇文赟继位之后,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的身份也随之变更为天元皇后。
北周的奠基人是宇文泰,宇文泰临终前将虽然传位于自己的三子宇文觉,可是大权慢慢转入到了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手中。之后,宇文护连杀两帝,立了宇文邕为帝,即周武帝,也就是宇文赟的父亲。宇文邕鉴于两位兄长的悲惨下场,借用“宣读戒酒令”的办法,当场以玉板亲自出手诛杀了宇文护,这之后才真正的掌控了朝政大权。
继位后的宇文赟虽然是“纨绔”天子,却对帝国的过往一清二楚,对属下以及宇文皇室抱有非同寻常的猜忌。宇文邕是一代明君国事繁忙在子女的教育上简单粗暴,非打则骂,将宇文赟“纠正”的偏离了正常轨道,在父亲面前宇文赟是温顺如猫,一旦逃出宇文邕的视线范围,便面目狰狞,纵情酒色,对待身边的人也是抬手就打,张口就骂。
身为外戚又身兼一地总管的随国公杨坚,也被列入名单,宇文赟继位后曾经指着杨丽华的鼻子骂道:\"必族灭尔家!\"
杨丽华性格坚强,据理力争,让宇文赟又觉得没有男人尊严,肆意毒打杨丽华,却依然无法屈服杨丽华,宇文赟恼羞成怒,逼迫杨丽华自尽。独孤伽罗闻知,爱女心切的她急忙出面跪求宇文赟,直把额头磕的血流不止,才救下杨丽华的性命。
杨丽华的处境也是其他妃嫔的写照,因有了这件事后,杨丽华在众人的心目中有了更高的地位,又因杨丽华温婉有礼,使得众宫嫔悉数尊爱杨丽华。
即便宇文赟故意同时册立五位皇后不分高低,打压均衡外戚势力,却依然无法遏制杨丽华地位提升。
然而,待到周宣帝宇文赟病逝,杨坚矫诏为大丞相,杨丽华居皇太后之位后,杨坚一步一步的篡夺过程,使得杨丽华大为困扰,多次出言训责,期间尉迟迥起兵对抗时,杨坚面临多重压力内心开始动摇,独孤伽罗则是站在女儿的对立面给于杨坚鼎力支持,\"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杨坚成功坐上皇帝宝座之后,按照以往的惯例,杨丽华的皇太后之位被剥夺,杨坚顾念亲情转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时年七岁的周静帝也降为介国公,一直跟随在杨丽华身边留在宫中。
独孤伽罗并未就此置之不理,而是一心想要完全抹杀掉北周的痕迹,多次逼迫杨丽华改嫁,却得到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杨丽华的坚决抵制。
此事便处于拉锯战之中,直到独孤伽罗过世后,杨丽华终于胜了这场战争,在一定形式上为宇文赟或者丧在她手里的北周,她是用生命来偿还或者守望一份不为人知的心债。期间,介国公宇文阐暴病身亡。北周就此成为历史。
最终,杨丽华则在大业五年(609年),陪同隋炀帝杨广巡幸西域时,不幸染病,死在途中,享年四十九岁。
她与宇文赟生有一女,名叫宇文娥英,嫁与李敏。大业十一年时,相继被鸠杀。
值得一说的是,宇文娥英与李敏的婚姻,是在杨丽华的支持下,自行挑选的。
天左皇后陈月仪(后改为天中大皇后),天右皇后元乐尚,天左大皇后尉迟繁炽
三人的最终命运不尽相同。
三人都是以美色入宫,相继在大象二年二月、三月(580年)成为皇后的。
其中,尉迟繁炽则是升迁最快的。
原本尉迟繁炽是西阳公宇文温的妻子,可能尉迟繁炽真的是貌如天仙,倾国倾城。一次宗妇朝拜时,宇文赟一见之下立刻倾倒,心如猴挠一般急不可耐,打听完尉迟繁炽的家世之后,“偷不着”的感觉已经将这个宇文赟洗脑,直接跳过了偷不着的步骤,下手开抢。
先是诬告宇文亮一家谋反,族灭了宇文亮,将尉迟繁炽没入宫中,不久升为长贵妃,之后晋升为天左大皇后。
大象二年(580)年宇文赟酒色过度,重病不治。随国公杨坚矫诏自命为大丞相,辅佐宇文阐上位。次年二月,接受八岁的宇文阐禅位,杨坚改国号隋。
天左皇后陈月仪、天右皇后元乐尚以及天左大皇后依照惯例出宫为尼。
陈月仪与元乐尚两人年龄相同,既同时入宫,又同时受封为皇后,有点“同年”的意思,关系比较融洽。出宫为尼之后,陈月仪法号为华光,元乐尚为华胜。
尉迟繁炽则为华首。尉迟繁炽开皇十五年时(595年),病逝,年仅三十岁。
陈月仪则较为长寿,在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为元年)过世,享年八十有余。(565----650?)
元乐尚则要命短一些,在唐贞观年间离世(627年----649年),具体年龄不详。(565----627?)
天元帝后朱满月(后改为天皇后)
朱满月,本是获罪而入宫,身份卑微,为人看不起,但她有个长处,朱满月是南方吴地人。南北朝末期,汉族先进的文化在南方落地生根,进而枝繁叶茂,自东晋之后又经过了宋齐梁陈四朝的发展,各项生存技艺日益增多,尤其是养蚕织衣的技能得到大发展,吴地自然也囊括在其中。
朱满月进入宫廷之中后,慢慢倚仗自身的技能成为后宫之中有些权势的宫人,专门负责时任太子宇文赟的衣与服(这里插上一句,建德元年即公元572年,宇文赟被册立为皇太子,而573年杨丽华被立为太子妃)。
此时朱满月的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江南的水灵以及成熟的性格对于缺少关爱且刚到15岁的宇文赟来说,朱满月自然散发的吸引力是强烈的,宇文赟遂宠幸了朱满月,在他与杨丽华大婚的前后生下周静帝宇文阐(573----581年,年仅九岁崩)。
母凭子贵,朱满月在大象元年(579年)被封为天元帝后,次年册改为天大皇后。
其实宇文赟并非只有宇文阐一个,他之所以被立为帝。
第一、母亲家世出身不好,虽然宇文赟一再拔升朱满月的地位,可是依然无法改变南北朝时期士族对她的蔑视。人望不高,这反而正是时任大丞相的杨坚所看重的。
第二、宇文阐是长子,名正言顺。早在大象元年时,宇文赟已经自行退位,做了太上皇传位于太子宇文阐。宇文赟二十二岁病逝时,七岁的宇文阐真正被拥立为帝,在杨坚的精心安排下,杨丽华为皇太后,而朱满月为帝太后。差别在于,一个针对国家,一个只针对皇帝。
所以,朱满月的命运就此与宇文阐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前面讲述的陈月仪等人在杨丽华与朱满月再次更封之后,相继出宫为尼。
而朱满月则宇文阐禅位于杨坚之后,也同样出宫为尼。法号法净。开皇六年即公元586年离世,享年四十岁。
皇室的命运在王朝结束时,一般都是比较悲惨的。如果是女身而且比较幸运的遇上一位较为开明的皇帝的话,其境况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但是前朝的男性成员便没有那么幸运的,一般都会在新皇帝上位不久,一般都会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