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荷兰等国都被德国征服,放眼整个西欧就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西班牙、葡萄牙也是亲德的)。而这时,由于德国战前储备的原油不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荷兰等国都被德国征服,放眼整个西欧就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西班牙、葡萄牙也是亲德的)。而这时,由于德国战前储备的原油不足以及需要筹备对苏作战,希特勒并不想在西线消耗太多力量。
在希特勒看来,德国主要的敌人是苏联,对于英国给个教训,敲打敲打就可以了,他甚至认为英德两国没有深仇大恨,彼此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有了1940年5月敦刻尔克的惨痛教训,英国人就会继续像1938年在慕尼黑那样,继续采取绥靖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在未来的苏德战争中获得利益。于是希特勒向英国抛出了橄榄枝。
而英国人的态度却出乎希特勒的预料:
“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力量,用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在空中坚持战斗、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斗”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赢得胜利” 。——温斯特·丘吉尔
面对德国的和平呼吁,为何英国的态度如此坚决?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英国传统对欧政策的影响
英国在对欧洲的政策上,一直奉行着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坚决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当德国结束对法作战时,它已经控制了近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丘吉尔不能接受。只有欧洲大陆力量保持均势,才能方便英国插手欧洲事务。而在历史上,这一均势也常常被打破。
最明显的莫过于拿破仑时期了,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国力空前强盛。在拿破仑天才般的指挥下法军横扫欧洲,欧洲各国不得不向法兰西第一帝国臣服。唯独英国,一直在和法国死磕,因为它无法接受欧洲大陆的统一。
一战后,面对法国在对德问题上咄咄逼人的要求,英国也是尽可能的打压法国,避免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一家独大,它希望保留足够的德国势力制衡法国,不希望拿破仑时代死灰复燃。
前首相张伯伦对德政策的失败,丘吉尔不相信德国会停止对自己的攻势。
英国前首相张伯伦在对德问题上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姑息纵容法西斯德国,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出卖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为后来的大战埋下祸根。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张伯伦的对德政策失败了,此时张伯伦已经深陷舆论漩涡;1940年德军闪击西欧,张伯伦首相在全国的骂声中黯然下台。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接替他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前任的政策失败了,继任者岂能重蹈覆辙,所以丘吉尔的对德政策必须强硬且坚决,这也符合当时大多数英国人的心里。
最根本的原因是,丘吉尔不认为自己的妥协能满足德国,在他看来拿下法国后的德国,会继续向英国本土进攻!而自己的妥协非但不能阻止德国的入侵,反而会瓦解英国人的斗志!这将是灾难性的,丘吉尔的考虑是有道理的。
首先,稍微有军事素养的人都会明白,德国人最忌讳的就是两线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不惜牺牲普鲁士的部分安全,只在东线德俄边境配备了10个师的兵力,剩余的79个师集中在西线,东西1:8的兵力配比足见德国的冒险精神,其目的就是快速解决对英法的进攻,避免陷入两线作战!
而1940年的德国以自己都想不到的速度,快速结束了在西欧大陆的战斗,损失不过百余辆坦克和几万步兵,德军士气空前高昂。并且在东线与苏联十分友好,没有任何后方压力,实在没有理由停下进攻英国本土的步伐!丘吉尔也没想到希特勒会脑残到优先进攻苏联(尽管希特勒真的就这么做了),如果让他知道德国真的不会入侵英国,将祸水东引到绥靖政策还能实现,丘吉尔绝对不会拒绝德国的和平呼吁。(这才是英国最想要的秩序)
希特勒已经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看看希特勒上台后干过的那些事,就会知道为什么希特勒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了。
希特勒曾对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作出承诺,自己拿下苏台德区之后,就不会再有任何领土诉求,但事后却毫不犹豫的对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动手。当大家都希望德国向东继续发展时,他却突然来个回马枪,一举消灭了英法150多个师的兵力。此时,没有人会相信希特勒说的话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德国已经毫无信誉可言,希特勒抛出的橄榄枝不知能维持几日的和平。早已看透德国狼子野心的英国人,又岂会再次被蒙骗,更何况英国人并不孤单。早在1940年8月,英美就联合发表了“反对德国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联合宣言》。有了美国这个财大气粗的伙伴,英国人有着充足的底气。
大英帝国有实力同德国对抗
丘吉尔的信心主要来自英国的工业和海军,当时英德战列舰对比是3:1、巡洋舰6.4:1,英国还有3艘战列巡洋舰和8艘航母,这都是德国没有的海军装备,再不济英国还有将近200艘驱逐舰和护卫舰,足够守卫天谴英吉利海峡将德军挡在国门之外!因此,在丘吉尔看来,自己还有很大周旋于地,没必要丢人的与德国讲和平。
英国的工业在7月份之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军工倾斜,只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生产出足够的武器,重新武装40万刚从敦克尔克撤回来的军队,仅依靠海军防御4个月足够了!这是丘吉尔坚决抵抗的信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