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那就多口头批评教育!效果怎样,要看该学生的骨子里是不是真坏还是有挽救的可能。
其实我个人觉得,适当的时候再加上适当惩戒很有必要,更容易让犯错的学生长记性!
不打不骂、
谢邀。那就多口头批评教育!效果怎样,要看该学生的骨子里是不是真坏还是有挽救的可能。
其实我个人觉得,适当的时候再加上适当惩戒很有必要,更容易让犯错的学生长记性!
不打不骂、不惩罚学生哪有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尤其是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把学生好生供着、养着。特别是某些穷家还富养儿,从小缺失父母正确引导的。
绝大多数人都当过学生,虽说面对老师的严厉惩罚或打骂,当时心里往往有点不爽。相反,如果遇到的是一位脾气太好,学生一点也不怕老师,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许只会一般,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而真正走上社会后,有良知的学生都会明白:严师更能出高徒。我那时当班主任的性格是严而不厉,但相对还是温和派,因惩戒力度不够,不少学生有时就阳奉阴违;而在某些教师面前,学生都规规矩矩,不敢作乱,否则受罚。
但更多的时候也庆幸,自己这种性格,虽然班上纪律不一定好,学生平均分、优秀率不一定高,但师生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紧张。
最近10多年间,我的脾气貌似更好了。全国一片声讨老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我至今仍坚持自己的观点:适度惩戒某些违纪学生,尤其是害群之马,绝对有必要。
如果“把惩戒权还给老师”,给了我也不一定会要。前两天上课就有一学生,简直到了过分的地步——打小就是留守生,又是年轻就守寡的奶奶带大的,更是几代单传……那种娇宠可想而知:没有哪个老师、学生不反感他,在他的作息时间里,只有闲讲话和吃东西、睡大觉。
可惜呀,不知多少学生都是这样的,他还算好点;悲哀了,许多家长还可能只停留在孩子小时候的可爱印象中……不打不骂,不体罚,只有日后多吃亏,吃大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