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北宋名将,杨家将不就是北宋的吗,正史上的杨家将有什么故事?

所谓“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其实是一个有些片面的论断。
相比南宋的名将,如岳飞、韩世忠等,北宋的名将在名气上确实不是那么大,这主要是因为北宋面临的敌人主要是内部的割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21:50:36

所谓“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其实是一个有些片面的论断。

相比南宋的名将,如岳飞、韩世忠等,北宋的名将在名气上确实不是那么大,这主要是因为北宋面临的敌人主要是内部的割据政权,外部的辽、西夏,而辽宋、辽夏之间的争锋在历史上不太为人熟知,导致北宋的将领在民间知名度不大,名气最大的反而是“杨家将”。

南宋偏安半壁江山,但长期与金、蒙古对抗,宋金、宋元之间持续作战,爆发过很多场大型战役,打仗多了,自然容易产生名将,比如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孟拱、王坚等名将,就是在宋金、宋蒙战争中声名鹊起,立下卓著战功的。

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妇孺皆知,俨然宋朝第一将门世家,但那是演义小说渲染的功劳,正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既没有七代为将、满门忠烈,更没有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他们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最多只有三代。

初代杨家将——杨业

杨业出身将门世家,年少时被送到北汉做人质,后来成为北汉将领,以英勇善战著称。有意思的是,杨业一开始跟北宋是死对头,多次与宋军交锋。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太原,灭掉北汉后,杨业仍死战不降,最后北汉的亡国君刘继元出面劝降,杨业才归顺北宋。

杨业熟悉边事,特别是熟悉契丹人的战法,赵光义便让杨业负责镇守山西一线,以防契丹南下攻宋,而杨业也确实不孚众望,多次率军击败契丹军队,特别是雁门关一战,他与主帅潘美合作,大败敌军,威震敌胆,此后契丹人望而却步,称之为“杨无敌”。

在雍熙北伐中,杨业因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违背约定,拒绝发兵救援,孤军陷入契丹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俘获。契丹人想要劝降杨业,但杨业不为所动,绝食三日而死。

二代杨家将——杨延昭

正史上的杨业有七个儿子,这一点倒是和演义小说一致。不过,杨业的七个儿子大多籍籍无名,靠父亲荫庇做了低级武职,却没有统兵作战的经验,只有长子杨延昭青史留名。

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是各方面最像杨业的儿子,同样忠心耿耿,同样智勇双全。

杨延昭主要活跃在宋太宗、宋真宗年间,他率军在河北一线抗辽,多次挫败辽军南下进攻。遂城一战,杨延昭独守孤城,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急中生智,下令往城墙上大量浇水,利用冬天的严寒,把遂城变成一座冰城,最终迫使辽军撤兵。

由于杨延昭屡次击败辽军,成为辽军南下难以逾越的障碍,辽人对其十分敬畏。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是他们的克星,因此把杨延昭称为“六郎”,后来民间以讹传讹,误以为“杨六郎”是因为杨延昭排行第六。

三代杨家将——杨文广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但演义中却把杨文广说成是杨宗保的儿子,这又是一出虚构。

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宋仁宗、宋英宗年间,彼时宋辽和平,北线无战事,杨文广的军事生涯主要是在西线,他曾追随名臣范仲淹与西夏作战,屡立战功,后来又随狄青南征,其后又回西线作战,立下累累战功。

杨家三代为将,长期与辽、夏作战,保家卫国,血洒疆场,杨业更是壮烈殉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才以他们为原型,塑造出杨家将这一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尽管演义和正史差距甚大,但杨家将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