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王维《鹿柴》配图你会怎么做?

唐、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
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
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04:55:29

王维的《鹿柴》描绘的是一幅傍晚深山清幽的画卷,可以从视觉、听觉、光影交错等方面来思考画面感,晴空读诗时最喜用文字来想象画面,诗意朦胧,稍稍意会: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视觉上:空空如也的山中,丝毫没有瞧见任何人影,营造的是幽静空旷的寂寥感。

听觉上:先是寂寥,却听见有人在说话,说什么听不清,却能引人遐想,勾起了读者或者是游人心中浓浓的的好奇。画面感由远而近,这两句动静结合得巧妙,承上启下。

光影交错感:本欲离开最终还是折返,走进深山老林当中,树影交错间,是落日的余晕还是初升的月影?倾洒在丛林中央的青苔之上,忍不住叹一句:雾霭迷离幽暗生!

留下的悬念:之前有人说话,却寻不到人影,独留空荡幽寂,是幻听还是幻想?

王维遁世隐居在辋川时,写过大量的山水诗,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意象,或描绘空山中的秋雨绵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或赞美山中的清幽宁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而本诗的“空山不见人”则是写其深山清冷空寂无人,万籁都寂突兀的人语,寻不到的身影更显得寂寥惆怅了!

今人给古诗配图,其实是个人对于古诗义的加工创作,真正意义上的鹿柴其实是在诗人隐居的辋川边上,最贴切的配图应该从王维所绘制的辋川图里去寻找。据说现在流传的版本都没有一副被确认为真迹,反而有大量的唐以后的临摹本(局部),晴空认为这一副较为符合:

元代王蒙临摹的辋川图(局部)

(明代孙枝临摹)

这个答案你们满意吗?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关注感谢支持~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见解!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