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为什么没有入选中学必修课本?

入不入选中学教材,并不能作为一个作品好坏的标准,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不是也没有入中学教材吗?相反,是一种悲哀。闻一多先生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说它是中国诗歌史上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23:05:54

闻一多先生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说它是中国诗歌史上“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经典的诗歌又被称为中国“抒情诗的最好标本”。

未能入选中学必修课本,可能是因为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和理解。诗中的韵律、遣词造句、结构层次堪称经典,但是情感描述和抒发同样特别深邃和真挚,精研细读之后,很多情感容易融入内心,对年轻的孩子们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还有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这首诗一千年以来研究的人太多,虽然诗歌的造诣较高,受到大家的一直推崇,但是从内容的理解上和解读上仍不能统一,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首先题目就很美,“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也是五种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感情寄托,被张若虚用一首诗概括,诗中是一个明月之夜,透过委婉轻妙的诗句,在诗人视角的转移过程之中,诗中四个段落依次幻化成四幅美丽的画面。

这月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凝聚于一轮孤月,引发人们的无穷遐想;用连连发问的方式,以最深情的笔墨,写出了一幕思妇游子相思图,把人世间的离愁相思之情渲染得充天塞地,将月光之情、离人之情、诗人之情融成一片。

结语:

虽然闻一多先生视之为“孤篇压全唐”有些太过,但是确实是一首惊艳千年的好诗。这样一首情景交融的诗歌,即使未能入选中学生的必修课,丝毫不影响它在古代文化和诗坛中的地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