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因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俘虏,其弟朱祁钰接掌皇位,后朱祁镇被赎回,朱祁钰不愿交出皇位,将其囚禁于南宫,经过八年,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合力发动
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有没有儿子。这样一个有机可乘的微妙形势下,大将军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组织了3000多人撞开南宫大门,将被软禁了6年多的太上皇朱祁镇迎接出来重新登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对这几个有功之臣自然是大加封赏,但是结局又如何呢?
第一位:曹吉祥。河北滦州人,曾是大太监王振的手下。长期出任监军等职务,参与分管京营。英宗复辟后,被明英宗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到了太监的最高位置,并且总督三大营,是当时风光无两的人物。曹吉祥是太监之首,虽然看起来与石亨势均力敌,但当时人们把他俩称为“曹石”,毕竟太监曹吉祥天天在皇帝身边,威力更大。天顺五年(1461年),曹吉祥父子谋反,英宗下令将曹吉祥凌迟,抄家,没收全部财产,比于谦还惨。若是当年不动歪心思搞什么夺门之变,也不至于会落到这般结局。
第二位:石亨。陕西渭南人,是武将。这个人在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以及后续的防卫蒙古人入侵的军事行动中,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可圈可点,但不怎么受兵部尚书于谦待见。朱祁镇复辟后,封他为忠国公,世袭,而且发给免死铁券,俸禄一加再加,1500石、2000石、3000石等等。在英宗复辟的初年,石亨,权倾朝野,一时风光无三。明朝到这时,只有两个皇帝封过公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封开国功臣,另一是明成祖封靖难功臣,这些公爵都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干出来的。其他情况下,明朝到此时没有封过公爵,而朱祁镇给“夺门之变”的人封公爵,过分了。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把老好人朱祁镇气得忍无可忍,为此将其杀头、抄家。3年前,这人陷害于谦,于谦被明英宗朱祁镇杀头、抄家;3年后,石亨被杀头、抄家,于谦永垂青史,石亨却遗臭万年。
第三位:徐有贞。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这三人中,只有徐有贞是进。土木堡之变后,曾建议将首都迁回南京,遭到于谦大骂,并说谁在说迁都就砍了谁。但景泰帝朱祁钰不记仇,徐有贞在景泰年间因为治理黄河有功,升任督察院副都御史,进入部级干部行列。明英宗复辟后,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只做了两个月。“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这句话,就是徐有贞告诉朱祁镇的,导致于谦被杀。
后来,徐有贞因与曹吉祥、石亨“狗咬狗”,结果被曹吉祥、石亨等网罗罪名,贬到广东做个小官,后又被流放到云南,还真没怎么风光。石亨死后,徐有贞被放回苏州老家。朱祁镇对他还是有感情的,后来想起用他,结果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而作罢,所以,此后徐有贞再也没有当过官。1472年(成化八年),徐有贞在家中去世,享年65岁,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复辟后的朱祁镇终于有一天憋不住,于是问内阁首辅李贤,到底该怎样看待“夺门之变”这事?李贤说:“当时郕王朱祁钰已经病的很重,他自己没有儿子,他死了,大臣们肯定会恭请您君临天下,这些人搞夺门之变,无非就是想邀功请赏。”
糊里糊涂的朱祁镇这才基本弄清“斗门之变”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