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阉流刑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所谓阉流刑,也即是阉割后流放。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于犯了罪,多是犯了谋反、谋逆等大罪的犯人,不仅要斩首,而且还要株连九族,他的家属也会被斩首。 但在他的家人中,有一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16:18:29

所谓阉流刑,也即是阉割后流放。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于犯了罪,多是犯了谋反、谋逆等大罪的犯人,不仅要斩首,而且还要株连九族,他的家属也会被斩首。 但在他的家人中,有一类人不宜行此刑,那就是三四岁的孩子。这类人,可以免于斩首。国家会把他们收押监狱中,等到他们长到十六岁,再经皇帝批示后,由刑部派人对他们进行阉割手术(割除犯人的生殖器),手术后再发配到边远军营之中,充当兵士们的奴仆。 阉流刑手段极其残忍,不仅对受刑者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而且身体上的伤害也是他们承受不住的。往往是受刑者伤还没养好,就要长途跋涉,去往遥远的边远地区,在路上,一些人要么因为伤口感染,要么因为一路劳顿,常常是还没走到边远军营,就已死去了。就算是有幸到了边远军营,也要日夜不休地干各种辛苦的活计,许多人又不堪困苦,过劳而死。私以为,这种死法,还不如斩首来得痛快。被施以“阉流刑”这种残酷刑罚的,许多还是未成年的无辜孩子。试想,他们父母犯法,于当时尚不懂事的他们又有何关系呢?可叹他们尚且少不经事,便被扔进监牢之中,长久与寂寞孤独为伴,好不容易长到十六七岁了,还要承受此等痛苦刑罚的伤害,之后,或在去往军营的路上,或者军营中,痛苦结束自己的短暂一生,实在是可怜。

这种变态的刑罚,反映了封建社会朝廷的残暴,同时也反映出了统治者内心深处的胆怯。不过是害怕这些孩童繁衍壮大,找他们报仇罢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