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如果说著名的战役,那就太多可以说的了,每朝每代,无不是经历了多场战争,或大或小,而每次战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说历史,咱就说点不一样的,今天说战争,我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决定了双方的国运。
战争起因: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切断,韩国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罢兵。
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携百姓一并谋划愿归于赵国。
赵孝成王与大臣商议后最终决定接受上党,同时派廉颇驻守长平。
秦国不满,出兵攻赵。
战争经过:公元260年,秦将王龁率兵攻占上党,继续进攻长平,赵军数战不敌,退守丹河东岸,廉颇依据地形修筑壁垒固守,两军形成旷日持久的对峙格局。
此时赵国当政的是赵孝成王,见战局不利,遣使向秦求和,秦国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和解,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但战场仍步步紧逼。
战场背后也是国力的竞赛,廉颇固守,部队所需给养甚多,国力不继,赵王对于廉颇久拖不决颇为不满。
秦国借机施行反间计,导致赵王换将,派遣赵括替代廉颇,改变战术,主动进攻秦军。
秦王得知消息后,暗调战神白起为上将军赴上党接替王龁,王龁为副将,但军中仍树立王龁帅旗,迷惑赵括。
白起用计假装溃退,引诱赵括追击,派兵截断赵军后路,命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分割及切断粮道,一夜之间改换帅旗为白起,赵军胆寒,原地固守待援。
秦王亲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十五岁以上青壮年到长平战场,合围赵军,拦截援军和粮运。
赵军断粮四十六天,无法突围,赵括亲率精锐强行突围,失败被乱箭射死,赵军投降后被活埋坑杀,只将两百多名年纪尚小的士兵放回。
战争结局:赵国共被斩杀及坑杀约45万人,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抗衡;秦国伤亡约20万,为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