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

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04:04:56

1.墨家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dí),鲁国人。

木匠出身,制造器械的技艺跟当时的著名工匠鲁班齐名。

有学者认为由于长年室外劳动,晒黑了皮肤,故称其为“墨”;

也有人推测木工操作离不开墨绳,故以“墨”冠其名。

据说他早年学习过孔子的儒家学说,觉得儒家的礼过于繁琐,特别是厚葬办丧事,浪费钱财,致使百姓贫穷,对国家对人民有害;

所以抛弃了儒学,自创一派。

一直到战国末年,跟儒学并称为两个“显学”,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墨子有众多的弟子,并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纪律严明的帮会团体。

《墨子》一书记载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墨家的主要观点

墨家的主要观点可归结为十大主张:“兼爱”:不分亲疏地相爱。

儒家鼓吹的仁爱是第一爱父母,第二爱兄弟姊妹,然后再按师、长等排下去。

墨家爱得一律平等,被孟子斥为“无父”。

“非攻”:反对战争。

当时各国争相兼并,给无论哪一方的人民都带来灾难,墨家要用爱来消灭战争。

“尚贤”:推举有德有才的人到官位上,排除出身、地位这些等级因素。

“尚同”:统一是非标准,并在统一的标准下赏善罚恶。

“节葬”、“节用”、“非乐”:在日常衣食住行方面注重节约,节制奢侈的欲望。

办丧事提倡不分贫富贵贱,一律用较简朴的棺木,反对守孝期过长而浪费大量时间。

墨子还反对儒家繁缛的礼乐和王公贵族的享乐生活。

“非命”:反对命运确定一切的说法。

贫富、赏罚、寿夭、治乱等等都不是命中注定的,可以靠人的努力加以改变。

“尊天”、“明鬼”:墨子把兼爱和非攻说成是天的意志,而天或鬼就充当着赏善罚恶的执行者。

3.后期墨家的逻辑学贡献

墨子以后,他的继承者有三派,对墨子的学说作了不同的解释和发展。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共六篇文章,论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逻辑知识的探讨;

是墨子的某一派后学者们所写,后人统称上述六篇文章为《墨辩》或《墨经》。

一般认为后期墨家是战国末期非一人一代的学者。

在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直接从事手工业生产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有提升创立为一门学问的要求。

《墨辩》力图用定义法界定一些几何概念和物理概念等。

例如:“圜,一中同长也。”

“景(影),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影)也。”

“梦,卧而以为然也。”

《墨辩》还力图从概念、判断、推理各环节全面总结思维的规律。

它把表达概念的“名”细分为“达”(物名)、“类”(种类名)、“私”(专用名词)。

它还涉及直言判断中的周延与不周延问题:“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有失周爱,因为不爱人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

至于推理,《墨辩》概括出“辟”、“侔”、“援”、“推”等方法,类似今天所说的论证、演绎、援引、归谬等说理形式。

在诸子百家中,《墨辩》所创立的这套逻辑科学体系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抽象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