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何况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刘娥执政初期势单力薄,必然要得罪一些朝廷大员,到了晚年也非常俗套地陷入了“知恩图报”与“任人唯亲”的怪圈中
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何况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刘娥执政初期势单力薄,必然要得罪一些朝廷大员,到了晚年也非常俗套地陷入了“知恩图报”与“任人唯亲”的怪圈中。大宋朝所有人都知道,她是银匠龚美的“前妻”,拿官位去贴补“刘家人”破坏了法纪,既然影响了官场风气,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今天白羽就跟大家聊一聊
一、双标太后
与锐意进取选拔正直大臣的皇后时期的刘娥相比,太后时期的她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 宋朝的官宦子弟俗称“衙内”,整天不学无视,惹是生非。为了防止官员子弟违法乱纪,刘娥下令颁布了《约束文武臣僚子弟讼》并要求各地官司对此负责,加强对官员子弟的监督。眼见收效不够显著,刘娥又耍了一招心眼,她声称要启用真宗常用的办法,对重要官僚子孙和亲族实行推恩(恩荫制)。
朝廷官员一听还有这等好事,马上信以为真,争先恐后地将七大姑八大姨的子侄作为“优秀人才”汇报上去。拿到名单之后,刘娥立马翻脸不认账,根据大臣们自己提供的名单,画出了大臣们的关系网和裙带图,并且“粘之寝殿壁间”,“每有进拟,必先观图上,非两府亲戚姓名中所有者,方除之。”这个让大臣们“自投罗网”的骚操作,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手段之高,让老白都为其竖 起了大脚趾,真是个人才丫。
然而,严格对待无法无天的官员子弟,刘娥还能做到公平对待。如果遇到“娘家人”犯事,则会得到从宽处理。刘娥的外戚王蒙正作为朝廷官员横行霸道,正直的官员对其依法处理后反而被降职,不法之徒逍遥法外,而执法之人却调离原职,这对社会风气、官场风气是严重的损害。
天圣九年九月,就出现了王蒙正的儿子捶死军卒的恶性事件,查证得实,刘娥作为太后还想到司法部门求情,但程琳居然一反常态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刘太后最后不得不退让,责任人才被依法惩处,反映了刘太后“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一面。
二、 “优遇”刘家人
真宗去世后,刘娥开始有点飘了。乾兴元年刘太后将自己的生日为长宁节,庆贺的仪制与皇帝的生日乾元节相当。同时又让礼仪院为自己大批增加侍卫和侍从人数,规格一度超过皇帝。
大臣们对当年龚美、真宗、刘娥那点破事当然是心知肚明。 乾兴元年,她加赠自己的祖父三代,追封父亲刘通为彭城郡王,追封母亲庞氏为越国太夫人,银匠刘美赠官侍中,天圣三年(1025)又加赠中书令,其妻钱氏被追封为郑国太夫人。
随后,她还曾经打算去一趟刘美家,按照“回娘家”的路数来。问题是,谁都不敢明着说,“真宗皇帝头上绿油油”这种绯闻话题。于是大臣们只敢高喊“有违祖制”,此后太后再也没有去过刘美家。
虽然,刘娥再没有去过刘家,却挡不住刘娥变着法“贴补娘家人”。《 长编》中记载天圣九年十一月乙未,刘从德以病召还,道卒,赠保宁节度使,封荣国公,谥康怀。太后悲怜之尤甚,录内外姻戚门人及僮隶几八十人。
刘娥的娘家人刘从德生病死亡,居然直接追认了国公,连亲戚、仆人八十多人都得到了封赏。刘娥爱屋及以示对死者的照顾,他们的素质可想而知,侍御史曹修古、殿中侍御史郭劝杨偕等人上奏,去因为乌对此事极为愤怒,让中书居然直接将他们贬谪到地方,此事非常恶劣,阻塞了言路,破坏了法纪,影响了官场风气。
另外,《长编》记载,“光禄寺坐尉氏马季良,家本茶商,刘美女婿,于是召试馆职,太后遣内侍赐食,促令早了。主试者分为作之。” 此事就发生在刘太后刚刚垂帘不久,破格提拔刘美的茶商女婿马季良,这样的人可能经济头脑还凑合,但行政能力肯定有限。结果却是刘娥让晏殊替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这就是对馆阁考试制度的公开破坏,更是一个笑话。
天圣六年六月丁亥,居然又把这个毫无文采的亲戚调入龙图阁,由此又破坏了官员任免制度,结果榜谕一出,朝野内外舆论哗然。
除此之外,枢密副使赵積也是凭借刘氏外戚的门路进入了宰执行列。可以说优遇外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刘娥的形象。
三、贪恋权力
人们对权力都有一种追求的欲望,一旦权力在手,就如同鸦片上癒一样难以放手,刘娥当政后迟迟不愿交回权柄也在情理之中。当初她在真宗灵前当着百官面说:“侯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
在她掌权之后,很快就将此话抛之脑后,甚至萌发了独受群臣朝拜的非分越轨想法。在丁谓抵制后不久就借故将其贬谪。 天圣二年,刘太后就想在举行大典的天安殿受尊号册,被王曾劝阻,改在天安殿发册,仁德殿受册。天圣四年、天圣五年文武百官多次目睹了仁宗皇帝亲自为太后上寿的场面。
天圣九年,当此举动再次发生时,范仲淹提出异议:“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遭到贬谪。此后她有服天子衮冕,以谒太庙等越轨行为,所以大臣都看出了刘娥意欲凌驾皇帝之上并且取而代之的危险兆头。
最令人费解的一幕是,在她临死之际居然留下遗词:“尊太妃为皇太后,皇帝听政如祖宗旧规,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
也就是说,刘娥居然让糊涂到让杨太妃继任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虽然大臣们没有按照她的意思执行,但还是加剧了她其与仁宗的矛盾。所以,日后就有了仁宗皇帝得知刘太后不是亲生母亲后,派兵包围刘府进而开梢验尸的一幕,因为他认为亲生母亲是不会这样做的,否则柔顺的仁宗应该是不会有如此激烈的举动。
白羽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娥最后还是没有摆脱人性的弊端,遏制住野心的膨胀,当时好歹她当太后时的危害并不太大。凭心而论,刘氏作为一位养母对仁宗也是细心照顾、悉心教导,仁宗仁义虽出天性,但刘氏功不可没,正如史学家所评论的:于赵氏有大功。准确地说,其对北宋发展有莫大之功才准确:她执政的一段对北宋一朝的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说影响了北宋后期近百年的历史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