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
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
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8 05:02:06

《三国演义》中的王平,起初时曹操手下的将领,因受到徐晃的排挤而投降了赵云。后经赵云推荐,为刘备所用。

之后,王平跟随诸葛亮四处征战,打过孟获,守过街亭,参加过北伐,是蜀国后期的活跃人物。

历史上的王平,与演义中的描写大致相似,但也有细微不同。

王平,巴西郡宕渠人,从小寄养在外祖父何氏家,又叫做何平,后才改回本姓。

建安二十年(215年),巴西郡七姓夷王归附曹操,王平也跟随迁往洛阳,被任命为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时期,王平跟随曹操与刘备作战,曹操战败后,王平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王平跟随出征。

当时,马谡奉命驻守街亭,王平为马谡军先锋。期间,王平对马谡舍水上山的行为进行过规劝,马谡刚愎自负从而导致大败,损失极为惨重。

这期间,王平率领千余人兵士鸣鼓自持,摆出疑兵计,让张郃误以为后面有伏兵而不敢追击。王平顺利将败军引导统一起来,得以顺利回归。

街亭之败,导致诸葛亮这次北伐的大好形势全面崩盘,事后,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等人被诛杀,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被夺。唯独王平因为临危不乱,将部队带回,诸葛亮拜他为参军,统领蜀国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之后,又将他提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北伐,派遣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派了张郃进攻王平,王平能够坚守阵地,让张郃难以前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又一次出兵,同年8月,诸葛亮病死,大军退还时,魏延因与长史杨仪矛盾,致使军中不稳定。王平奉命进攻魏延,魏延手下兵士被王平遣散,兵败后被马岱所杀。

同年,王平升任为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同时又兼任了汉中太守。

建兴十五年(237年),王平代替吴懿驻守汉中,进封为安汉侯。

延熙元年(238年),王平被召回大司马府,出任了大将军蒋琬的前护军。

延熙六年(243年),王平又被任命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仍然驻守在汉中。

延熙七年(244年),曹爽带领十多万人马进攻汉中,王平当时手中兵力只有三万,手下将领们建议放弃关隘,等待涪城的援军到来。王平却是认为,不能放弃关隘,否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应该据守,等待援军到来。

按照王平的部署,结果,正如他所料,魏军难以前行,援军到来,魏军被击退。

延熙十一年(248年),王平去因病世,他的儿子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当时蜀国王平地位不低,声望很高。

时人称之为 :“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

王平在汉中,抵御曹魏,马忠在南中,抵御南蛮,邓芝在永安,抵御东吴,三人成为蜀汉边境平安的保障,因而有着“平安三侯”的称呼。

王平因为从小在军队中长大,文化水平很低,认识的字很少,写都不会写,但是由他口述,他人代写的书籍,还是很有条理的。而且他让人读史书,自己旁听,基本上能够明白其中大义,更能说出个一二。

王平为人较为端庄严肃,从不和人开玩笑,他遵守法度,极为严苛,但就是有一点不足,性情较为狭隘多疑,为人自轻。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