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学历高、事业强的人,见多识广,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恋爱思想,不会去妥协将就。
(2)学历高、事业强的人,相对来说经济实力好,找对象的要求也高。
(3)学历高、事业强
这个问题涉及到大家一直在讨论的话题,读到博士的女孩子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
这本来是不言而喻之事。一个姑娘能读到博士,她的能力当然在上长,她在学业方面超群拔萃。然而,在前不久的广东政协会上,竟有个叫罗必良政协委员说:“女孩子是一个产品,卖了二十几年,还没把自己卖出去。从恋爱角度讲,读博士不是个增值的事,是贬值的事。”新闻媒体甚至还就此展开了讨论。
社会上还有一种很滑稽的说法,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说女博士是灭绝师太。这此种说法与做法很荒谬。婚恋成功与否并非价值判断的准绳。目前大龄单女人数上升,是世界性的现象,与单身人口增加有直接关系,与是否是博士无关,而这种提法本身与男权文化脱不了干系。
中国的婚姻观、性别文化以农耕文明作底色的,明显滞后于市场化、工业化、个性化发展的速度,与性别平等意识脱节。婚姻好像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家族行为。这种文化上的“集体”意识与法律上以个体为单位的婚姻制度,有内在的冲突。传统社会对夫妻角色有潜规则,家中男人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妻子既要生养儿女,也得为家庭创收。男性要在社会中闯荡,女人要对另一半的权威、自信做补充性映衬。这些婚姻观、两性观正随着社会变化而动摇。
女性在上世纪20年代才逐步获得选举权,而今天几位女性已经成为国家元首,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已经到来。现在,中国
非常多的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打破了男人驾驭女人的旧模式。但是罗必良之类,用陈旧愚腐的观念来品评具有独立精神现代女博士,实在荒谬。
女性不是产品,不存在卖给谁的问题。这种说法是对女性生命个体的不尊重。读博士是否增值无须用恋爱与否来衡量,女博士的价值不证自明。丰富的知识,聪慧的领悟,深厚的理解力,使女博士的对生活与世界有自信的把握。她们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按自己的方式找寻自己幸福。她们的价值是文化不高的人难以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