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首先舍生取义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其次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做到舍生取义才是最正确的。有一个成语叫“忍辱负
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首先舍生取义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其次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做到舍生取义才是最正确的。有一个成语叫“忍辱负重”,受常人所不忍受之耻辱,以求留有用之身再为国为民做贡献,这比一死了之沽名钓誉要强得多。因此勾践亡国而卧薪尝胆,孔子受害而周游列国,司马迁受刑而偷生,那么李陵战败后为什么就不能忍辱偷生,以求再报国家呢?难当一定要自杀殉国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吗?
李陵作为西汉著名的骑军将领,他是军旅世家出生,祖上李信曾是秦朝陇西侯大将军,爷爷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从小练习骑射,弓马娴熟,武艺精纯;在祖辈的熏陶下,李陵不仅武艺高强,更是兵法谋略过人,可谓是一代名将之才。可惜李陵家没有出美女,如果出了美女且成了汉武帝的老婆,那么李陵就不会只带五千步卒去押送粮草了。李广利是李美人的哥哥,也就是汉武帝的大舅子,因此汉武帝让李广利当大将军,领兵出塞攻击匈奴,李陵作为后勤总管给李广利运送粮草。结果李广利的主力部队没有遇到匈奴军队无功而返,李陵则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大军八万而全军覆没。
李陵不愧是将门虎将,他率领五千步兵节节退守,给匈奴骑兵沉重打击,匈奴军由三万增加到了八万,只为剿灭李陵所部。李陵大军以大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匈奴军应声毙命。奈何匈奴人多势众,采用人海战术轮翻攻击汉军,李陵所部伤亡惨重。李陵为了鼓舞士气,把军中将士所携带的妻女全部斩杀,士卒们拼命与匈奴大军死战,击杀匈奴军两万有余。由于叛徒的出买,加上汉军箭尽兵折,李陵打算单枪匹马去刺杀单于,失败后他又打算自杀殉国。军吏们说: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陛下仍以礼相待,将军亦可先降匈奴,以后伺机回到汉朝。于是李陵在兵尽弹绝之后投降了。
如果强驽都尉路博德救援及时,那么李陵不会兵败而降;如果汉武帝不将李陵全家老小诛杀,那么李陵必然回归匈奴。因此李陵虽然投降了匈奴,但是情有可原;是汉朝君臣逼迫李陵由诈降变成真降。匈奴单于十分看重李陵,给予李陵十分隆重的待遇,还将公主嫁给李陵为妻,册封李陵为右校王。与李广终身不得封侯相比,匈奴封李陵为王,可见李陵确实人才不凡,深受匈奴人民喜欢。李陵在匈奴住了二十多年,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人就是他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