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酒瓶印失踪儿童信息”到底是公益还是炒作行为?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在时下非常有代表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眼下的慈善也好,公益也好,已经是各种类型,各种情况没有办法分清楚。
其实,我们许多人心目中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公益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17:11:42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在时下非常有代表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眼下的慈善也好,公益也好,已经是各种类型,各种情况没有办法分清楚。

其实,我们许多人心目中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公益都是免费的,以为公益都是别人应该付出的;公益都是没有成本的;这些都不是公益;所谓的公益更多的是引领和引导;扣捐款捐物是公益是慈善,一句好话,讲一个故事都是公益,都是慈善;

我记得曾经在广东蓝态基金会学习时,观看了《天下父母》的几期非常感动人的节目,节目看后许多人都流泪了,还有的人悄悄改变了!我也有机会采访了这个栏目的编导、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孝行天下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吕明晰老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时一个初中生给他去信说了他导演的一期节目,原来误解老师和父母了,孩子说,他恨老师和父母,准备先杀了父母、再杀老师。因为他们经常责骂自己,看了节目感觉天下父母和老师都是为子女和学生好的,没有故意找子女和学生问题的;这是电视节目的力量,但电视节目中有广告是不是我们就不接爱了!既然是公益节目就不要做广告;这与题主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供参考!

第二个故事是知名公益人邓飞当年获得“爱心奖”我们一起聊的话题,他问IBM的高级工程师患抑郁症曾经@邓飞,我问他是不是在《知音》上看到的,还是有《家庭》上看到的,他说好象是《知音》上看到的;我告诉他是我写的,当时我发表这篇文章后,来了60多个抑郁症的患者找我们的专家治疗,当时我也不懂什么是公益;当时位患者所有的费用都是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捐款的,有武汉大学他的校友,有抑郁症家庭或者患者的捐款;其实无论公益也好,慈善也好,目的是让更多人的知道;好事我们不认人知道,难道只让坏事让人知道吗?

古人云:见贤思齐,如果我们看到都是好的,遇到都是好的,那么肯定会自觉地行好事,做好人,天天看到不好的,人的思想都好不到哪儿去!

对于重庆一酒厂拿出11万余瓶定制小酒,将走失儿童信息印在外包装上引发热议,无论是炒作也好,广告也罢,我感觉这种方式不错。结果肯定是多方各益,酒家得到了关注和宣传,走失儿童信息得到了传播,引发人们的重视,公益组织拿到了真金白银,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这远远比明星允诺靠谱,实在的多;前几年国外的“冰桶”挑战一样,给一个罕见病进行了宣传,并帮助捐款治疗这种病。

所以,无论什么新鲜的东西,我们不要一棒打死,先分析一下,谁受益,关键是否帮助到弱势群体。我记得2008年四川地震,王老吉捐款一个亿,王老吉营销团队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人家捐款一个亿并进行推广宣传,也是应该的;所以,对题主提出这个问题表示赞尝,一是说明他很关注公益,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否则不可能提出这样有深度又有掠地技巧的问题!二是这类新鲜的事非常肯定,我们国内的公益不是没有做好,而是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更广泛的人们参与;公益其实是在行,不在钱的多少,在于人人心中有善良,人人都去力行!

就如歌曲所唱,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娈成美好的人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