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的时候,本身都危在旦夕,所以才会被契丹抓住时机。
首先石敬瑭早已与契丹有所往来,因为石敬瑭长期驻守西北,而西北是契丹与农耕汉民交汇处,常年摩擦在所难免,因
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两宋三百余年没有收复。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这是北宋的重大军事缺失。北宋一定程度上也亡于此。直到四百年后,朱元璋才让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入‘’中原‘’版图。但当年石敬瑭为何能够割让燕云十六州?背景和原因为何?
提及石敬瑭必然是大汉奸,儿皇帝。后世孙中山发檄文把石敬瑭与秦桧并列。但遗憾的是,石敬瑭不是汉人,是沙坨人。石敬瑭自称是后赵石勒(羯族)之后裔。(大概也是瞎认祖宗给自己贴金)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证明他不是汉人。应该说在五代十国那个军阀藩镇林立的时代,起兵造反,篡位登基十分正常。石敬瑭大头兵出身,最初李嗣源帐下为将,常以周亚夫,李牧自比。石敬瑭在李从珂即位后,担任河东节度使。彼此猜忌。在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但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15岁,这实在是最大的历史奇观与幽默了。随后二者兵和一处。石敬瑭灭唐建晋称帝。定都汴梁,公元942年忧郁成疾病死,时年51岁。在位6年。
石敬瑭可悲在于不是割地纳捐,而是称‘’儿皇帝‘’(后世南宋又有多少儿皇帝)石敬瑭肯定不会想到他的行为给后世那么大的影响。即便知道他也会这么做。因为他不这样做就得死,毕竟形势比人强,活命是第一位的。五代时期这五个国家实际上就是地盘大一些的藩镇而已。以当时的情况,燕云十六州是块鸡肋,最关键的是石敬瑭对于此地并无实际控制权。经历了大唐藩镇割据,整个燕云实际上是个三不管。换句话说,即便石敬瑭不割让燕云,以后也不见得会属于后周和北宋。
再就是由于北宋军力孱弱,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了对内凝聚士气,必须有个背锅侠。自然要把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的石敬瑭一再贬低。实际就军事能力而言。自宋太宗以后真不如五代那些军阀。如果石敬瑭不割让燕云,契丹侵占燕云,当时的中原王朝也未必能够阻止。石敬瑭的作为不过是让契丹的行为‘’合法‘’而已。石敬瑭错误在于让步太多,太无耻了。部将刘知远就能看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但已经快被后唐逼死的石敬瑭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只要能活命,别说当儿子,当孙子都行。但这些客观事实绝对不是给他洗白,‘’割让‘’燕云给后世造成的恶果不说,当时也有许多人对他的无耻和契丹的欺凌表示不满,激发大将安重荣的离心和叛乱,但他毫无民族气节,甘做儿皇,致死不悟,遗臭万年四字必须永远刻在石敬瑭的身上。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历史,‘’汉奸‘’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绝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