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是因为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性。如果人类的认识是绝对的,那么无论其认识或不认识世界,都会使人类的认识停滞不前。
因为,作为人类认识的实用部分,如果
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是因为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性。如果人类的认识是绝对的,那么无论其认识或不认识世界,都会使人类的认识停滞不前。
因为,作为人类认识的实用部分,如果科学理论是错误的,则失去了认识的意义,也不会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任何实际的帮助;然而,如果科学理论是正确的,则又会使认识失去了一进步发展的空间,最多只是改良现有的理论,使人类的认识趋近于某一个极限。
反之,正是因为人类的认识所具有的相对性,使人类建立的科学理论,一方面具有有效性,从而使人类的认识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另一方面其又具有局限性,从而使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地发展与提高,进而使人类的认识具有更高的效率。
那么,如何理解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其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
所谓认识的相对性,就是人类建立的科学理论,要求既是有效的,但又不同于认识的对象,即不同于自然界。
由于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质的变化,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是不可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绝对认识的。因此,自然界就像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打开的黑箱子。
根据控制论,对于黑箱子的研究,我们只能获得对其的相对认识。根据黑箱子的输入信号和获得的输出信号,我们构建一个理论系统,使该系统与黑箱子相对于这些信号是不可分辨的。
于是,我们就认为自己所构建的理论是黑箱子的同构系统,可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将构建的理论视为自然界。于是,我们获得了关于自然界的相对认识。
只是我们的认识一旦超出了质变的范围,发现了新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即发现了新的现象和新的实验,原有的理论就不再是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其与自然界相对于新的现象和新的实验是可以分辨的了。
于是,就需要我们相对于新的现象与实验,构建新的科学理论来作为自然界新的同构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以往的科学理论是有效的,但却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构建新的科学理论来取代原有的科学理论。
由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由于科学理论是自然界的同构系统,所以科学理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认识效率的高低。人类对于理论的取舍,与理论的对错无关,只是由认识效率高的理论来取代认识效率低的理论。
比如,当人类的认识超出了宏观的范围,原有的经典力学,面对新的现象和实验,就不再是自然界的同构系统了。此时,需要人类构建新的科学理论,使之作为同构系统,相对于新的现象和实验与自然界具有不可分辨性。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人类构建的相对于新现象和新实验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
作为同构系统,经典力学的机械世界、广义相对论的几何世界和量子力学的概率世界,都不是自然界本身,但是相对于它们各自的现象和实验,却又与自然界是不可分辨的。
总之,人类认识的相对性,使人类构建的科学理论只是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因此,科学是有效的,但却是需要不断地发展与提高的。于是,科学获得了无限的发展动力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