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卫所制度下,将军队分成两部分: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
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主要是三部分组成: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五军营”负责列阵打仗,“三千营”主要负责巡
明朝在卫所制度下,将军队分成两部分: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
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主要是三部分组成: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五军营”负责列阵打仗,“三千营”主要负责巡哨,“神机营”就是掌管火器。京军规模最大时,达到72卫(一个“卫”有5600人,共计40多万人!)。除了三大营以外,还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锦衣、羽林、虎贲等。亲军负责皇城安全,京营驻守京畿附近,总计50万人。
以上这些部队,就是明朝军队的主力,也是明朝对外征战的主力!土木堡之变,50万京营大军被瓦刺团灭。
为了保卫北京,于谦调来了三种兵马: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
这三种军队中,备操军战斗力最强。洪武十三年设立五军营的时候,下旨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兵为“班军”,隶属于五军营,每年轮番守卫京师。这里的“班军”就是“备操军”,又叫京操班军。
京操班军是从长江以北各卫所选拔的精壮士兵,选拔时严格遵守“精壮”和“正身”原则。正身的意思是,不能别人替换,必须是在册军士本人。这些士兵都是从屯田军(边军)、城守军、防倭军等军中选拔出来的“精兵”。所以,这么看于谦守北京的时候,备操军算是主力部队,战斗力不比死在土木堡的京军差!
备倭军也好理解,就是防范和打击倭寇的。备倭军战斗力在地方军中,算是不错的。但是,在当时,肯定没有备操军战斗力强。后来,嘉靖以后,戚继光组建的抗击倭寇的“戚家军”战斗力很强。但是,他属于募兵制了,与备倭军还是不一样。慢慢的,在明朝军队中,募兵制渐渐取代卫所制度。
运粮官军比较还理解,就是负责漕运等护送粮食的官兵,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不行。
(文|勇战王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