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恐婚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女性有了自己的思想
以前的女性从小受着封建思想的教化,从骨子里认为,结婚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归属,认为女人只有依附男人才能活。男尊女卑是刻在
令女性恐惧的不是结婚这件事,而是婚后狼狈不堪的生活
有几个常见的误区:
一 高彩礼导致结婚难
很多人认为是女性的巨额彩礼为结婚设置了障碍,女性高高在上,待价而沽。这是颠倒了因果,不是因为彩礼高导致了结婚难,而是结婚难导致彩礼高。
二 男多女少导致男人结婚更难
其实你仔细想想,即便不是男性多三千万,哪怕是中国的女性多了三千万,一样结婚难。女性不再恨嫁,女性在恐婚,在逃离婚姻。
有人说女权就是这样,高高在上,觉得自己贵为女皇,女性们都是被鸡汤洗脑了,无脑一族。嘴里只有权利,眼里只剩金钱!
国外有专门研究婚姻经济学的。把婚姻比作是双方拿着自身资源共同投资,生产商品。所谓的你耕田来我织布,男主外女主内,婚姻就是这样互补互利,个人在自己的专长范围内为婚姻的产出:孩子 做自己的贡献。现代社会女性教育年限变长,文化层次提高,女性也学会了“耕田”,可以在社会上求职,有产出,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女性加入职场竞争,令男性在自己传统一亩三分地面临更大的竞争。但男性却没有学会“织布”,也不会学,我国的文化传统是把男性往外推,推出家庭推向社会的,他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囿于小家的卿卿我我、柴米油盐,他们立下鸿鹄之志,有一个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梦想,好男儿志在四方嘛。
一个能“耕田”的女性如果结婚,她必然权衡婚姻的投入与产出,很遗憾,大部分的婚姻制约了女性耕田自食其力的能力,却不能提供相应的补偿。澎湃新闻有一篇报道,女性生娃平均损失五年的职场竞争力,女性为婚姻付出的成本不仅在于因生娃而导致的身体健康损失,还有后续养娃中持续不间断地付出。是持续地、不间断地付出!很多男性理直气壮:我也带孩子好吗,我还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而这些结婚之前我都不做的!谁能看到我的辛苦。你看为了婚姻家庭和孩子,男性已经开始承担许多婚前极少涉足的家务了。但什么叫做持续不间断?一件事做一天一月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夜夜持续十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不同考研的不再是耐心毅力这些普通的作文词汇,是心和血。
我孩子小的时候,有一回邻居带娃过来一起玩,她看到吃完饭后我老公居然主动去洗碗,很吃惊,说你真有福气啊,老公还做家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做三百天是应该,老公做六十五天要被表扬到天上去。而且她老公是从来不做的!赚钱很累回家要打游戏放松啊。实际生活中女人为了孩子即便被生活逼到墙角,也龇牙咧齿、虚张声势地反抗,你见过护崽儿的母鸡是怎么面对凶猛的恶狗吧,妈妈就是那只母鸡,明知斗不过偏偏不放弃。男人很少逼自己到这种程度,他们有很多时候需要放空自己,允许自己喘口气儿,颓废一阵子。其中就包括网络上流行的所谓下班回家,车至地库,熄火,在车上抽根烟,享受有限的个人时光。而妈妈们总是急匆匆,打开车门,奔上楼,她们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时光。
男性的大脑神经元连接与女性有很大不同,生理上男性更容易受到感官刺激,喜欢有新鲜感的东西。所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人类怎样进化,男性都专一的钟情于18岁女孩,而婚姻只是束缚了他的手脚,但凡有机会他们必然释放天性。对于经济中下层的男性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找一个异性组建家庭,而对经济上层男性,没有什么可以对他形成羁绊。
丈母娘恰恰是经历了这一切,非常明白女儿婚后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转变,爱情从来不保鲜,感情终究会流逝,永远有18岁的姑娘,没有姑娘能永远18岁,什么最可靠?金钱!手握金钱生活就不必这么狼狈,金钱就是底气。
你瞧吧,不谈婆媳关系,单是婚后二人感情、养娃就足以让女性恐婚了。她们更希望自己如同叶海洋,赚更多的钱,有个自己的孩子,老公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你以为他可以为你遮风挡雨,其实你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而不婚至少头顶上没有摇摇欲坠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