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比九门提督要牛很多。除了品级相差无几,实际直隶总督完全是超越九门提督的人物。
官员品级
九门提督是京城卫戍部队的统领人物,嘉庆之前为正二品,嘉庆之后升为从一品。
九门提督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的简称,有时也简称为步军统领,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北京内城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与此同时也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上相当于京城警备司令和京城警察厅长、法院院长的合体版。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设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之初的九门提督为二品官,嘉庆四年(1799)升为从一品。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皇城的守卫不归九门提督管,而是由领侍卫内大臣负责。
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联合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激战于一片石,大顺军不敌败走,清军随即入关定鼎北京。明代的行政区划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模式:在边疆地区设有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等管辖机构,在以汉族居民为主的内地则设有”两京十三布政司“,习惯是也将其称之为南北直隶十三省。所谓北直隶是指直接隶属于明代京师管辖的地区,其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以及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南直隶是指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其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除南北两直隶外,明代在各地设有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十三处布政使司,也简称为行省或省。清王朝入关后改明代的北直隶为直隶省。顺治五年(1648年)直隶、山东、河南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诏谕:“直隶各省各设总督一员,驻扎省城”,直隶从此有了单独一省的总督,首任直隶总督为苗澄。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总督衙署迁移至保定,此后直到清朝灭亡的近二百五十年间保定一直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
整个有清一代先后设立过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东三省总督、漕运总督、河道总督11个总督职务,其中漕运总督、河道总督负责管理漕运、治河,其他九大总督负责地方军政事务。九大总督中的东三省总督是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原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的基础上设置的,在此之前的两百余年间清王朝长期设立的只有八大总督。尽管同为总督,不过总督与总督可不一样——在八大总督之中尤以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位高权重:前者事关政治中心京畿重地的安危,后者事关朝廷财赋要地江南的兴衰。直隶总督初设之时从品级上而言:和九门提督属于平级的二品官。从雍正二年(1724年)起直隶总督加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成为惯例,品级也升为从一品。从此直到嘉庆四年(1799)的75年间从一品的直隶总督在品级上高于二品的九门提督,1799年之后九门提督在品级上重新成为与直隶总督平级,不过就实际权力而言:直隶总督仍大于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所管辖的仅仅是京城一城的治安巡防工作,而直隶总督所管辖的却是直隶一省的军事、行政、盐业、河道、赋税,从雍正二年(1724年)起直隶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其职权已超出直隶一省的范围,光绪年间直隶总督又兼任北洋大臣,开始兼管外交通商洋务等工作。
不过非要在九门提督和直隶总督两个职位之间比较谁更牛,那么还得看当时是谁在当这两个官——毕竟单纯从品级上而言:这两个职位其实是大致相当的,尽管在更多的时候直隶总督的权限显得更大,但也的看是谁在其位。如果是隆科多、和珅当九门提督的时候你说这两个职位谁更牛?隆科多任职九门提督的同时还是清王朝的吏部尚书和一等公,而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维钧只是一个加授兵部尚书衔的从一品总督,一个是皇帝近臣,一个是一般官吏,中间还隔着满汉之间的差异,你说谁更牛?到了光绪年间李鸿章任职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时担任九门提督的是毓朗,尽管毓朗是满人,可你听说这个人吗?那你说谁更牛呢?总体而言:在清朝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直隶总督的实际权力比九门提督更大,但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并不是太大。在历任直隶总督中诞生过李卫、刘墉、琦善、穆章阿、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知名人物,而在历任九门提督中也诞生过隆科多、和珅、穆章阿、耆英、端华、荣禄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