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翃《寒食》前两句写了长安城暮春的迷人景象。
《寒食》是晚唐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原诗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我认为今人读任何一首古诗都必须要去了解诗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否则就没有办法更深的了解古诗的寓意和作者的思想。
韩翃,河南南阳人,生卒不详,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及第。建中(780—783)初,德宗皇帝赏识其才,任驾部郎中,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成了皇帝的近臣。其朝有两个韩翃,另一个为江淮刺史,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那个。可见当时这首诗的知名度。从当朝皇帝到一般朝士,都极喜诵此诗,历来评价很高。
从史料的时间分晰,我们可以知晓这首诗是韩翃在入朝为官之前所作。正时唐朝天宝战争失败之后,宦官受宠,忠臣良士受打压排挤而远离朝庭。连年的战争和失败已使很多文人和百姓已产生厌战和恐怖的情绪,“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刀箭\"。
韩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存世诗作有一百七十多首,其中以送行赠别的诗句就有一百二十首。其诗善写离人旅途景色,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正类如高尔基所说那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形象大于思想”。
寒食,又称寒食节,清明节的第二天,节日当天以食冷食,严禁生火。后晋时期为纪念晋国名仕介子推,寒食与清时合二为一,成为缅怀古人的节日。
诗人以寒食为题,可见此诗在清明节这天所作。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一幅寒食节这天长安城内浓郁的春色美景,柳絮花随风满城飞舞,御宫苑的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飞花与柳斜正是这种二句诗的点睛妙笔之作,非常形象的描述出了这一自然现象。让人记忆深刻, 一下子把读者代入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可是这么美的景色却又是在这样的节日里出现,却又不得不说是作者构思之巧,极具讽刺之意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两句写实的成份具多,本为禁火节,但皇宫里在日暮时节已开始在忙碌着传烛递火,显示出皇权的豪贵尊荣,非他人可望。轻烟散入五侯家,而不是百姓家,其寓意更是深远。
(欢迎下方点评,共同探计)